
(1).索要;索取。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求取不廉、好奪無足者,謂之淹曠達節。”《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君去為官,不必清儉,隻消恣意求取,自不妨得。” 清 劉大櫆 《井田》:“國中安得無盡之閒田,隨其時之求取,盡人而給之?”
(2).尋求選取。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吳興許采五研》:“自為兒時,已有研癖,所藏具四方名品,幾至百枚,猶求取不已。”
求取的漢語詞典釋義解析
一、基本義項解析
“求取”為動詞性結構,指通過主動行為獲取或争取目标物。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核心含義為“謀求獲得”,例如:“求取功名”“求取知識”,強調主體為實現目的而采取行動的過程。
二、引申義與語境應用
三、語義辨析
“求取”與“索取”存在差異:前者強調主動争取且過程包含努力,後者偏重單向索要。例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注釋,“求取”需通過“合理途徑達成目标”,隱含正當性與策略性。
參考文獻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王力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商務印書館, 2005.
李行健.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
“求取”是一個動詞,通常指通過努力或行動去尋求、獲得某種事物或目标。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基本釋義
“求”表示尋求、追求;“取”表示取得、獲得。組合後強調通過主動行為達成目的,如「求取知識」「求取功名」。
語境用法
近義詞辨析
使用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稍顯書面化,口語中更常用“争取”“追求”等替代,但在文學、正式文體中仍常見。
若需具體例句分析或更多延伸用法,可提供語境進一步探讨。
寶産八證不世之業策試誠惶誠恐穿花兒儲峙丹墀低鬟底物東西易面惡類绀幰高估耿結關補官鑄鴻芬紅小鬼将飛翼伏澗流競相絶種軍哄刻畫無鹽狂嘯寬裕量放連苕陸掠淪覆賣方每下愈況門印末庭年末叛亡劈留撲碌鋪謀箧衍棨氣門驅吓人己一視上中農蛇蠍心腸矢口十六宅石鐘乳水底撈月熟套子絲棼塑性擡估檀袖逃越殄滅違妄烏巾縣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