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宰相等重要職位。亦借指宰相。 唐 孫逖 《故陳州刺史贈兵部尚書韋公挽詞》:“奕葉金章貴,連枝鼎位尊。”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臣職·宰相》:“《姑臧集》謂宰相為鼎臣,又曰鼎位。”參見“ 鼎臣 ”。
“鼎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官職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鼎位”指宰相等重要職位,也直接借指宰相。該詞源自古代對“鼎”的象征意義,鼎在古代被視為權力與地位的象征,因此“鼎位”常與高位、重臣關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如描述權高位重的職位。
部分辭典(如《漢語大詞典》)強調其專指“宰相的重位”,而網絡釋義多沿用傳統解釋,未擴展新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山堂肆考》《姑臧集》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條目。
鼎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指的是權位、地位穩固。形容一個人占據重要地位或領導地位牢固穩定。
鼎位的拆分部首為金,筆畫數為20。
鼎位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内篇》:“鼎之為器也,當以通鬼”。
鼎位的繁體字為鼐位。
古時候的鼎位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如“豋僞”、“釜位”等。
他一直穩坐公司的鼎位,成為了行業的領導者。
鼎力(盡力)、鼎盛(極盛)、位高權重(地位高、權力大)、位居首位(排名第一)
地位、位置、職位、權力
倒台、失勢、地位下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