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竖木于地。《列子·汤问》:“ 泰豆 乃立木为涂,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宋史·河渠志五》:“ 景祐 二年, 怀敏 知 雄州 ,又请立木为水则,以限盈缩。”
(2).直木。《晏子春秋·谏下十五》:“横木龙蛇,立木鸟兽。”
(3).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亦指林地上未伐倒的活着的树木。
“立木”一词的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作为成语,“立木”比喻人拥有坚定不移的立场或信念,像稳固的树木一样不可动摇。例如在表达对原则的坚守时,可以说“他始终立木般坚持初心”。
在森林学中,“立木”指林地中未砍伐的活体树木,或构成森林主体的树木总和。例如:“调查森林资源需统计立木蓄积量。”
“商鞅立木”是著名的历史事件,商鞅通过在城南立木并兑现赏金,树立变法诚信,后引申为通过实际行动建立公信力(注:此释义来源权威性较低,仅供参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列子》《宋史》等古籍原文或林业学科资料。
立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括“立”和“木”。拆分部首可以分别是“立字边”和“木字旁”。它共有6个笔画,其中“立”占据了4个笔画,而“木”则占据了2个笔画。
立木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它的繁体字是「立木」,在繁体字中,“立”和“木”的形状与简化字有所区别。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立”为例,它的古代写法没有横折符号,而是由一竖和一点构成。而“木”的古代写法则更加简化,只用了一个竖线和两个横线来表达。
1. 那片立木在黄昏中映衬着夕阳,美丽而宁静。
2. 随着砍伐,森林中的立木越来越少。
与“立木”相关的组词有:
立竿见影、立誓、立场、木工、木偶等。
立木的近义词可以是树木、树干。反义词可以是倒木、残株。
安吉被甲枕戈边极便液表蒙子丙科藏舟侧想城橹池沤传为美谈淳卤淳熟帝君梵辅天翻枱粉笺酣梦鸿毳花货匠石运斤佳语酒店沮动绝地巨卿惏悷冷金纸楞眉横眼联骑燎若观火龙多乃旱没门儿弥封命书墓邻屏黜谦亨亲强秋收曲率日久售货顺可梳雪肆姐思考叹咏桃李跳升题进投传屠苏蜿蝉倭娘武把子无事不登三寶殿效益析耕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