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赇賂的意思、赇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赇賂的解釋

賄賂。《漢書·王莽傳中》:“郡縣賦斂,遞相賕賂。” 宋 葉適 《太府少卿福建運判直寶谟閣李公墓志銘》:“ 蘇謙 者, 建 之兇豪,兵興,席隅官勢,以殺6*人取賕賂,屢移獄矣。” 章炳麟 《訄書·哀清史》:“奏記文牘,是非真僞,成於賕賂。”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赇賂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赇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含義

“赇賂”(拼音:qiú lù)指用財物進行賄賂,特指通過給予金錢或物品來誘使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詳細解釋

  1. 詞源與核心意義
    該詞由“赇”(財物)和“賂”(賄賂)組成,強調通過財物收買他人以實現目的。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官員貪污、權錢交易等行為。

  2. 古籍例證

    • 《漢書·王莽傳中》提到“郡縣賦斂,遞相赇賂”,反映地方官吏通過賄賂互相勾結。
    • 宋代葉適的墓志銘中記載“殺人取赇賂”,揭露了當時豪強通過賄賂掩蓋罪行。
    • 清代章炳麟在《訄書》中批評“是非真僞,成于赇賂”,抨擊賄賂對社會公正的破壞。

使用場景


注意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日常交流中更常用“賄賂”替代。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宋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赇賂

赇賂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指以財物賄賂他人以達到某種目的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赇賂的部首是貝部,拆分後的筆畫是10畫。

來源

赇賂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有鼎》中:“匪赇賂以慎其身。”後經過演變擴展,成為用于形容賄賂行為的詞語。

繁體

《赇賂》的繁體字為「賕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赇賂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

例句

他用赇賂手段獲得了這份工作。

組詞

赇賂的常見組詞有:賄賂、行賄、受賄。

近義詞

赇賂的近義詞有:賄賂、行賄、賄款。

反義詞

赇賂的反義詞有:清廉、奉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