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意于音聲。《詩·周南·關雎序》“風,風也,教也” 唐 陸德明 釋文:“ 劉氏 雲:‘動物曰風,託音曰諷。’” 宋 胡宿 《上蔡龍圖書》:“流水託音,久莫馳于尺記;高山仰聽,未始忘于寸心。” 清 朱筠 《泛舟賦》:“玩志託音,何所暫依。”
關于“讬音”一詞的解釋,需結合“讬”和“音”的獨立含義進行綜合分析:
“讬”的含義
“讬”是“托”的異體字,繁體寫作“託”,主要表示委托、依靠,如“委托”“寄托”等。其古義還包含通過語言表達情感或意圖,如“託言”(借言表達)。
“音”的含義
“音”通常指聲音、音樂,也可引申為消息、言辭,如“佳音”“音信”。
“讬音”的可能含義
該詞并非現代常用詞彙,需結合語境理解。可能的解釋包括:
由于搜索結果中未直接提及“讬音”一詞,以上為基于字義的推測。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提供進一步信息以便更精準解析。
讬音是一個漢字,意思是請求解答疑惑之處,尋求答案或幫助理解。
讬音的部首是言,表示與說話、語言有關;它的筆畫數是8畫。
讬音在古代是作為口字旁的一個變體演變而來,早期形狀類似于口字旁與辶(表示行走)的結合體。現代繁體字為諢音。
讬音在古時候的寫法稍有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和變形,讬音的早期寫法中言字旁的上半部分寫成了一個口字形狀,而下半部分則保留了言字的形态。
1. 請讬音這個問題,我實在不明白。
2. 我對這個概念有些困惑,能否請你讬音一下?
3. 不明白的地方你可以讬音老師。
組詞:讬問、讬答、讬詞、讬求、讬策。
近義詞:請教、詢問、探詢、打聽、解答。
反義詞:言傳、自作解答、執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