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掌握重權;把握關鍵。《韓非子·有度》:“刑重則不敢以貴易賤,法審則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則主強而守要,故先王貴而傳之。”《屍子》卷上:“明王之治民也,事少而功立,身逸而國治,言寡而令行。事少而功多,守要也;身逸而國治,用賢也;言寡而令行,正名也。”
(2).把守要隘。《三國志·魏志·賈诩傳》:“ 吳 蜀 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
“守要”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析:
掌握重權或把握關鍵
指在治理或管理中,掌控核心權力或抓住事務的關鍵點。例如《韓非子·有度》提到:“主強而守要”,強調君主需通過嚴明法度來鞏固權力。
這種用法常見于古典文獻,如《屍子》中“事少而功多,守要也”,說明高效治理需抓住關鍵環節。
把守要隘
指軍事或地理上的防守策略,占據險要位置以抵禦外敵。如《三國志·魏志·賈诩傳》提到“據險守要”,強調利用地形優勢防禦。
“守要”兼具抽象與具象含義,既可用于描述權力與策略的掌控,也可指實際的地理防守。其核心在于“把握關鍵,守護核心”,這一理念在古今語境中均有廣泛應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韓非子》《三國志》等典籍。
守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宀”和“要”兩個部首組成,共計11個筆畫。它的主要來源有以下幾種解釋:
1. 守護重要的事物,保持關鍵的地位。守要常用來形容保衛重要陣地、守衛重要物品等,作為動詞短語使用。
2. 指導原則或重要準則。守要也可以指某項工作或活動的根本原則,如守要精神、守要原則等。
在繁體字中,守要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守要與現代寫法相差不大,隻是略有一些變化。在金文和篆書中,守要的形狀較為簡單,沒有現代字形的豐富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守要的例句:
1. 他是這個家族守要的傳人,為保護家族利益做出了巨大貢獻。
2. 精神信仰是我們守要的根本,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守。
守要的一些相關詞語有:
1. 維護:指保護、保持某種狀态或權益。
2. 遵守:指遵循、執行某項規定或準則。
3. 辜負:指沒有實現對某人或某事物的期望,違背了守要的責任。
反義詞:
1. 放棄:指放下、放棄守要的責任或義務。
2. 違背:指違背守要的原則或規定。
總之,守要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保護重要事物、遵守原則的意思。它的繁體形式與現代寫法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略有變化。守要可以用作動詞短語,也可以用來形容重要原則或準則。與守要有關的詞語有維護、遵守等,反義詞有放棄、違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