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st long;through or for many years] 經曆很長的時期
曆久不衰
經久;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朝之執事,亡非同類,割斷歷久,統政曠世。” 魯迅 《南腔北調集·經驗》:“大部分的藥品的功用,卻由曆久的經驗,這才能夠知道到這程度。”
“曆久”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ì jiǔ(注音:ㄌㄧˋ ㄐㄧㄡˇ),指經曆很長時間,強調事物或狀态在時間長河中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基本詞義
指經過長久的時間而不改變或衰退。例如:
常見搭配
用法特點
詞源與示例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現代用法如魯迅《經驗》中提及“曆久的經驗”。
“曆久”強調時間維度下的持久性,常用于書面表達,既可描述具體事物,也可引申至抽象概念(如文化、情感)。其衍生短語“曆久彌新”更深化了“時間賦予價值”的意涵。
曆久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指的是經曆了長時間而依然存在或保持不變的意思。
曆字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和“日”,總共有5畫。
久字包含了一個部首,就是“丿”,總共有3畫。
曆久的意思源于《論語·子罕篇》:“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意思是隻有經曆過嚴寒的冬天,才能看出松柏樹在春天中的不凋零之美。
曆久的繁體字為“歷久”。
在古時候,曆字的寫法較為複雜,其中一種寫法為“厤”。
久字的古時寫法為“臼”。
這座古城經曆了曆久的滄桑,依舊保留着古老的韻味。
他們的友誼曆久彌新,無論時間如何流逝,都不會改變。
曆久彌新、曆久如新、曆久常新。
經久不衰、曆久彌新、長存不朽。
稍縱即逝、轉瞬即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