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horus]∶在一定間隔(如一段歌曲未尾的副歌)之後重複的歌曲或贊美詩的一部分
(2) [refrain reiterative sentence]∶詩或歌的疊句;尤指在每節詩歌後重複的詩句疊句的音樂配曲
(1).語意對應、句式相同的句子重疊應用。 杜甫 《石龛》詩“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清 仇兆鳌 注:“《楚辭·九思》:‘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猿猴;将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左見兮鳴鵙,右睹兮呼梟。’此東、西、前、後疊句所本。”
(2).文字相同的句子重疊應用。 清 俞樾 《群經平議·毛詩二》“樂土樂土”:“《韓詩外傳》兩引此文,竝作‘逝将去女,適彼樂土;適彼樂土,爰得我所’……當以《韓詩》為正。詩中疊句成文者甚多,如《中谷有蓷》篇疊‘嘅其歎矣,嘅其歎矣’兩句,《丘中有麻》篇疊‘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兩句,《東方之日》篇疊‘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兩句,《汾沮洳》篇疊‘美無度,美無度’兩句,皆是也。”
疊句是一種通過重複相同或相似句式、詞語來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常見于詩歌、歌詞等文學和音樂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疊句指在固定間隔(如歌曲副歌)或詩節末尾重複出現的句子或短語。其核心作用是通過重複強化情感、節奏或主題,例如《詩經》中“適彼樂土,爰得我所”的反複使用。
應用場景
修辭作用
通過重複強調情感或意象,使語言更具感染力。例如《楚辭·九思》中方位詞的疊用,強化了空間層次感。現代作品中,疊句還可用于構建節奏或呼應結構。
與相似概念區别
疊句不同于單純的字詞重複(如疊字“尋尋覓覓”),而是完整句子的重複或變奏,需滿足句式、語義的對應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中的疊句案例,可參考文學分析或音樂理論相關文獻。
疊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重複句子或詩句的寫作技法。它在文學創作中經常被用來營造韻律、增加節奏感和表達強烈情感。
疊句的部首是“”,總共包含8個筆畫。
疊句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獻中,但其具體來源尚未确切确定。在古代文人墨客中,疊句被廣泛地運用于詩歌作品中,成為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
疊句的繁體字為「疊句」。
在古代,疊句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現代中文中使用的寫法已經成為标準,并且廣泛被接受和使用。
1.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2. 春風吹又生,兩岸綠草如茵。
雙疊、疊仄、疊愈、疊回。
重疊、重疊句。
不重疊、非疊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