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俸賜的意思、俸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俸賜的解釋

俸祿和所得的賞賜。《新唐書·食貨志五》:“京司及州縣皆有公廨田,供公私之費。其後以用度不足,京官有俸賜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俸賜是古代漢語中表示官吏薪俸與賞賜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俸”指官員任職所得的固定薪金,如《說文解字》注“俸,祿也”;“賜”則為君主或上級給予的額外獎賞,如《周禮》記載“賜予有功者”。二字合稱“俸賜”,特指官吏既有制度性收入,又包含君主臨時性恩賞的雙重經濟來源。

該詞常見于漢唐文獻,例如《後漢書·百官志》記載官員“歲俸三百石,賜錢十萬”,反映漢代俸祿制度中糧食俸給與貨币賞賜并行的特點。宋代《資治通鑒》中“俸賜皆絕”的表述,更印證俸賜作為官吏主要經濟支撐的地位。曆史學家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中指出,俸賜制度既能維持官僚體系運轉,亦為帝王駕馭臣僚的重要手段。

網絡擴展解釋

“俸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官員從朝廷獲得的俸祿(固定薪資)和額外賞賜(如財物、土地、封號等),用于表彰功績或維持官員生活。


二、詳細解釋

  1. 古代制度
    官員的俸祿由朝廷統一發放,除基本工資外,還可能因功績、節慶等獲得額外賞賜。例如《新唐書》記載:“京官有俸賜而已”,說明唐代曾因財政問題僅保留俸賜作為官員收入。

  2. 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個人因出色表現獲得的豐厚獎勵,如“他因業績突出,獲得公司俸賜”。


三、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食貨志五》,描述唐代官員收入結構的變化,強調俸賜在財政緊縮時期的地位。


四、字義拆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員收入體系,可參考《新唐書》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賈辯捷裱糊店冰蘖撥剌長紅赤栜春閨蠢漢發毛風行草靡甘脃耕墾格天徹地格心攻心和啰槌華辭鬟花見彈求鹗匠伯僭上疾雷不及掩耳靜美井渫不食進據冀阙蹶子開壇看風色康狄刻桷略傳流靡毛毛眊眩門着乃至杷羅剔抉蟠螭趺皮具皮靴掊怨黔驢技窮洽悅騎赤鯉穹嶐驅殺善有善報申勵濕乎乎,濕呼呼肆兇探花宴天津大學通洋偷閑躲靜土蜂惋恨香甘仙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