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 周 代下見上登階之禮的一種。栗,通“ 歷 ”。《儀禮·燕禮》:“凡公所辭皆栗階。凡栗階,不過二等。” 鄭玄 注:“其始升,猶聚足連步;越二等,左右足各一發而升堂。” 賈公彥 疏:“《曲禮》雲‘涉級聚足連步以上’, 鄭 注雲:‘涉等聚足,謂前足躡一等,後足從之併;連步謂足相隨不相過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儀禮》:“栗階即歷階也。古栗、歷聲近而通。”
“栗階”是古代禮儀術語,主要指周代下級觐見上級時遵循的一種登台階禮儀。以下是詳細解釋:
“栗階”讀作lì jiē,其中“栗”為通假字,通“歷”(曆的繁體),表示依次經過台階的禮儀動作。
最早見于《儀禮·燕禮》:“凡公所辭皆栗階。凡栗階,不過二等。”東漢鄭玄注:“其始升,猶聚足連步;越二等,左右足各一發而升堂。”賈公彥進一步解釋此為“涉級聚足連步以上”的連貫動作。
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儀禮》中明确“栗階即歷階”,指出“栗”與“歷”因古音相近而通假。
此禮儀專用于臣子拜見君主或下級觐見上級的正式場合,是周代禮制中等級規範的體現。
栗階(lì jiē)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栗木制的台階,也可泛指用栗木或别的木材制作的台階。
栗階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阝(fù)。
栗階的筆畫總數為10畫。
“栗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在建築中使用栗木制作的台階,因此稱之為“栗階”。此詞也體現了古代人們對木材的重視和運用。
“栗階”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栗階」。
在古時候,“栗階”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鑒于沒有現有的資料提供古代的準确寫法和演變曆史,我們無法詳細描述。
1. 民居庭院裡的石闆地上鋪滿了栗階。
2. 我悄悄走上栗階,不想驚動家人。
3. 這棟古老的寺廟用栗木制成的栗階仍然保存完好。
組詞:栗木、栗子、階梯、台階、溫栗、栗山。
近義詞:木階、木階梯。
反義詞:石階、土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