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拈阄的意思、拈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拈阄的解釋

[cast lots] 用幾張小紙片暗寫上字或記號,作成紙團,由有關的人各取其一,以決定權利或義務該屬于誰。也叫“抓阄兒”

詳細解釋

用幾張小紙片暗寫上字或記號,作成紙團,由有關的人各取其一,以決定權利或義務該屬于誰。《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我與你都一般與主公出力,何必計較?我二人拈鬮,拈着的先去。”《明史·選舉志三》:“選舉、遷除,一切由吏部,其初用拈鬮法,至 萬曆 間變為掣籤。”《紅樓夢》第五十回:“話説 薛寶釵 道:‘到底分個次序,讓我寫出來。’説着便令衆人拈鬮為序。” 巴金 《家》六:“于是父親隻得求助于拈阄的辦法,把兩個姑娘的姓氏寫在兩方小紅紙片上,把它們揉成兩團,拿在手裡,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誠心禱告了一番,然後隨意拈起一個來。 李家 的親事就這樣地決定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拈阄”是一個傳統漢語詞彙,讀音為niān jiū,指通過隨機抽取紙團的方式決定權利或義務歸屬。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曆史與文學出處

3.應用場景

4.綜合釋義

“拈阄”是一種古老的隨機決策方法,兼具實用性和文化意義,至今仍在口語和文學中使用。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三國演義》《紅樓夢》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拈阄

拈阄(niān jué),指抽籤或抓阄來決定事情的結果。該詞的部首拆分為手(扌)和均(㝈),總共有12畫。

來源

《拈阄》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海内北經》中,記載了古代祭祀時抓籤來決定人事的情景。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民間習俗,用于決定一些抉擇,如分配任務、抽獎等。

繁體

繁體字“拈阄”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殊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拈阄”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用手和均兩個部首組成。

例句

1. 今天我們最後一個抽獎的人,請大家拈阄決定誰來幹這個任務。

2. 兩個球隊實力相當,隻能拈阄來決定誰進入決賽。

3. 山姆和湯姆都想當班長,我們拈阄決定吧。

組詞

1. 拈選:用抓籤的方式挑選出來。

2. 拈花:指用手輕輕地摘取花朵。

3. 抽籤:用籤把命運決定。

近義詞

1. 抓籤:用手抓取籤來決定事情。

2. 抽籤:用手從一堆籤中抽取一支來決定結果。

反義詞

1. 自主:完全由個人決定,沒有抓籤或抽籤的參與。

2. 自由選擇:自由決定,不受任何限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