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lter] 身軀歪斜,腳步不穩
列翅着腳兒,走到千遍。——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腳列趄登辇路花基,神恍惚步瑤階玉砌。——元· 王伯成《貶夜郎》
趔趄。腳步歪斜。 元 王伯成 《貶夜郎》第三折:“腳列趄登輦路花基,神恍惚步瑤階玉砌。” 元 王伯成 《貶夜郎》第三折:“手張狂腳列趄,探身軀将丹桂折。”
“列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è jū(或作liè qie),主要用于形容身體歪斜、腳步不穩的狀态,與“趔趄”為同義詞或異形詞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核心
指行走時身體搖晃、腳步不穩,或因外力幹擾失去平衡的狀态。例如:“腳列趄登辇路花基,神恍惚步瑤階玉砌”(出自元代文學作品)。
詞性擴展
可作動詞或形容詞,描述動作或狀态。如“列趄着腳兒”表示踉跄行走,“身軀列趄”則形容歪斜的姿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中提到的《西廂記諸宮調》等文獻來源。
《列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列行禦駕疾馳。
《列趄》的部首是“車”,總共包含12個筆畫。
《列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馬車時代,用來形容馬車疾馳的情景。
《列趄》的繁體字是「列趄」。
古時候,《列趄》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不過基本上保持了「列趄」的形态。
1. 大臣們列趄而行,以示對皇帝的敬意。
2. 馬車在街道上列趄馳騁,迅疾無比。
列隊、行列、疾馳、行進
快駛、迅捷、疾奔、飛馳
緩行、慢駛、停止、停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