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列趄的意思、列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列趄的解释

[falter] 身躯歪斜,脚步不稳

列翅着脚儿,走到千遍。——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脚列趄登辇路花基,神恍惚步瑶阶玉砌。——元· 王伯成《贬夜郎》

详细解释

趔趄。脚步歪斜。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三折:“脚列趄登輦路花基,神恍惚步瑶阶玉砌。”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三折:“手张狂脚列趄,探身躯将丹桂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列趄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动词,其核心含义描述身体摇晃、脚步不稳的状态,通常指行走时因外力或自身原因导致的踉跄、站立不稳或几乎跌倒的动作。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依据:


一、核心释义

列趄(liè qie)指身体失去平衡,脚步不稳,行走时摇摇晃晃或险些跌倒的动作。该词多用于古汉语或书面语,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其同义词“趔趄”。

示例:

“他被门槛绊了一下,列趄着向前冲了几步。”


二、权威词典依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收录“列趄”词条,释义为:“脚步不稳,身体摇晃。”其注解指出该词为“趔趄”的异写形式,二者意义相通。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28页。

  2. 《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在“趄”字条目下注明:“列趄”通“趔趄”,形容行走时身体歪斜、脚步不稳之态。

    来源:《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第3967页。


三、词源与演变

“列趄”为“趔趄”的早期异体写法,二者均源于中古汉语。《广韵》(宋代韵书)中“趄”字注音为“七余切”,释义为“行不正貌”,可见其本义即强调行走姿态的失衡。明清小说中“列趄”与“趔趄”并存使用,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吃了道:‘好酒!’只见店家又筛一碗,武松又一饮而尽,吃得口滑,只顾吃,吃得列趄了。”


四、现代使用建议

现代汉语中,“趔趄”为规范用词,“列趄”多见于古籍或方言。在正式文本中建议使用“趔趄”,如:

“他脚下一滑,打了个趔趄。”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十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3. 陈彭年等. 《广韵》[M]. 北京:中华书局,2011(影印本).
  4. 施耐庵. 《水浒传》[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网络扩展解释

“列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iè jū(或作liè qie),主要用于形容身体歪斜、脚步不稳的状态,与“趔趄”为同义词或异形词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词义核心
    指行走时身体摇晃、脚步不稳,或因外力干扰失去平衡的状态。例如:“脚列趄登辇路花基,神恍惚步瑶阶玉砌”(出自元代文学作品)。

  2. 词性扩展
    可作动词或形容词,描述动作或状态。如“列趄着脚儿”表示踉跄行走,“身躯列趄”则形容歪斜的姿态。


用法与语境


字形与读音


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中提到的《西厢记诸宫调》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天寿表忠观餐布持握充干丑姹楚妆大槐宫打击乐器等事店伴笃励芳翰峯距奉头鼠窜腹非光示酣沈洪造花青灰渣降体蹇士椒俎进禄加官锦驼计偕物狂越类同冷烫连蝉锦连机碓醴酪礼食历学隆眷陋体美报麪茶缪葛奶豆腐凝直奴虏揊拍衾纩秦肆侵浔容盖桑椹酒识礼知书寿屏鼠乳思悟夙贼橦华屯塞屯咽脱放笑晕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