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叩馬的意思、叩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叩馬的解釋

(1).勒住馬。叩,通“ 扣 ”。《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 、 叔齊 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 ********* 《别掌書某君》詩:“道我新詩錦不如,臨歧叩馬請回車。”

(2).表示忠言直谏的舉動。 唐 司空圖 《複安南碑》:“舉旄何暇,猶申叩馬之忠,曳踵誰觀,莫救跕鳶之沴。” 明 姚茂良 《精忠記·叩馬》:“書生冒虎威,敢直言叩馬,乞賜聽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叩馬"是漢語中具有典故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勒住馬缰繩使馬停止行進"。該詞由兩個動詞構成:

  1. "叩"本義指敲擊,此處引申為拉住、牽制。《漢語大詞典》将"叩"釋為"牽住"(來源:《漢語大詞典》電子版),在構詞中強調動作的阻攔性。
  2. "馬"指代被阻攔的具體對象,特指行進中的馬匹。

該詞源自《史記·伯夷列傳》記載的著名曆史事件:周武王伐纣時,伯夷、叔齊"叩馬而谏",以身體阻攔武王馬隊,勸止其以臣伐君的行為(來源:中華書局《史記》校注本)。這個典故确立了"叩馬"一詞的核心用法——特指通過攔馬行為進行勸谏或阻撓。

在現代漢語中,"叩馬"主要保留在曆史叙事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忠臣義士冒死進谏的場景。例如在曆史小說中常見"群臣叩馬進言"等表述,繼承其阻攔兼勸誡的雙重語義。《現代漢語典故詞典》将其歸入"行為類曆史典故詞"(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典故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叩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勒住馬匹
    這裡的“叩”通“扣”,指拉住缰繩使馬停下。該用法最早見于《史記·伯夷列傳》中伯夷、叔齊勸谏周武王的典故:“伯夷、叔齊叩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這一動作後來被引申為“直言勸谏”的象征。

  2. 忠言直谏的舉動
    因《史記》典故的影響,“叩馬”逐漸成為冒死進谏的代稱。例如唐代司空圖的《複安南碑》中,用“叩馬之忠”形容臣子的忠誠勸谏。


二、延伸與争議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叩馬”被引申為“巴結權貴”的比喻義,但這一解釋在其他權威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與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有關,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三、文學應用

該詞在古代詩詞中多次出現,例如:


需根據語境區分其含義,曆史典故中多指向“勸谏”,而現代使用需注意引申義的適用性。

别人正在浏覽...

闆榜北海尊邊際人布衣蔬食撤銷擋車工膽決大尊典型地記釘棚鈍蒙齃嶽弗臣幹瘦高撥子槁面割有貢徹鈎提寡功閨荜畫數薦頭驚愧酒水舉莛扣鐘刊刻涼森森撩碧靈祜柳箭六親厘鹽釀鵝拟憲濃妝淡抹炮食丘甲趣利裙帶風三匝山蠻神情不屬受代水底魚水紅蒴果四近田舍人停水晚輩晚實未沬無鹽子下擺遐疆險手曉雞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