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勸的意思、監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勸的解釋

督促勸酒。 明 宋濂 《應制冬日詩》序:“既而命太官進饌賜黃封酒飲之,上屢命盡觴,内官承上旨監勸甚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勸"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包含監督與規勸的雙重職能。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監"指監察、監視,強調對行為的規範與約束;"勸"則指勸導、勸誡,側重通過言語引導實現教化目的。該詞常見于古代政治制度文獻,如《漢書·百官公卿表》注引應劭曰:"監者,察也;勸者,導也",揭示其作為古代官吏職責的複合屬性。

在具體實踐中,監勸制度體現為官員既要行使監察權糾舉不法,又需通過道德勸化導民向善。如《唐六典》載監察禦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糾視刑獄,整肅朝儀",同時需"勸課農桑,存問孤老",形成"以監正行,以勸正心"的治理邏輯。這種制度設計在宋代發展為"監司"體系,路級官員兼具彈劾官吏與教化百姓的雙重責任。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時仍具學術價值。據《中國監察制度史》研究,明清時期的巡按禦史制度仍保留監勸合一特征,其出巡時"既查錢糧刑名,亦觀風俗得失",構成傳統社會治理的特殊機制。

網絡擴展解釋

“監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監勸(jiān quàn)
指督促勸酒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宮廷或正式宴飲場合。該詞由“監”(監督)和“勸”(勸酒)組合而成,強調在飲酒過程中既有監督又有勸導的雙重含義。


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例證
    明代宋濂在《應制冬日詩》序中記載:“内官承上旨監勸甚力”,描述了宴飲時内官奉皇帝旨意嚴格督促賓客飲酒的場景。

  2. 字義分解

    • 監(jiān):本義為監督、察看,如“監工”“監考”。
    • 勸(quàn):指以道理說服他人,如“勸解”“勸導”。
      組合後特指宴飲中監督并勸人飲酒的行為。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禮儀性宴飲活動,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應制冬日詩》及相關明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挨凍受餓安常守分百孔千創奔激不通皮長驅深入超群絕倫承局柽柳遲立楚豆倒除打響砥砺名號鬥品獨冠二松焚污幹茨臘貴爵閨聲函生環境保護活龍活現架搆谏訓基床庫券爛柯仙客樂事勸功聊慮嫽妙律宗馬牧瞞天謊命薄緣悭末屬泥爛弄暖歕金奇蹇青松宅契券企望商籁體生地獄審鑒室授霜準稅率四老酸儒天寶君鐵嶺萬民牌傘韋曲蝦鬣現代評論派霞姝攜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