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和賦。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何必歌詠詩賦,可以揚君哉,愚竊惑焉。”《陳書·文學傳·陰铿》:“幼聰慧,五歲能誦詩賦,日千言。” 清 顧炎武 《<音學五書>序》:“下及 唐 代,以詩賦取士,其韻一以 陸法言 《切韻》為準。”《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就是去歲宗師考取貴府二十七州縣的詩賦首卷 杜先生 ?”
(2).指雅樂。《楚辭·大招》:“二八接舞,投詩賦隻。” 王逸 注:“詩賦,雅樂也。古者以琴瑟歌詩賦為雅樂,《關雎》、《鹿鳴》是也。言有美女十六人聯接而舞,發聲舉足與詩雅相合,且有節度也。”
“詩賦”是漢語中一個古典文學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詩與賦的合稱
指兩種不同的文學體裁——詩歌和辭賦。詩以抒情、言志為主,講究韻律;賦則偏重鋪陳叙事,兼具散文與詩的特點。例如《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提到“詩賦欲麗”,強調其文辭華美的特性。
雅樂的代稱
古代将配合琴瑟演奏的詩歌(如《詩經》中的《關雎》《鹿鳴》)稱為雅樂,這類音樂與詩賦密切相關。《楚辭·大招》中“投詩賦隻”即指雅樂表演。
“詩賦”既是文學體裁的統稱,也承載着古代禮樂文化的内涵。其演變從先秦雅樂到科舉應試,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學與制度的緊密關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詩經》《楚辭》及《儒林外史》等文獻。
《詩賦》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文學創作形式,即用詩歌形式來表達或贊美某個主題或描繪某個景物。詩賦結合了詩歌與散文的形式特點,語言優美且富有藝術感。
《詩賦》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走」,分别位于詞的左右兩邊。根據「讠」和「走」的筆畫數,可以分别拆分為「讠」(2畫)和「走」(7畫)。
「詩賦」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在漢字繁體字中,「詩賦」分别為「詩賦」。
古代漢字「詩賦」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以「詩」為例,其古時候的寫法為「詩」。
1. 他用一首詩賦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深思念之情。
2. 這篇詩賦描寫了一個美麗的日落景色。
1. 詩人:指從事詩歌創作的人。
2. 賦詩:指用詩歌形式來表達或描繪某個主題的行為。
3. 散文:指一種散文性質的寫作文體。
1. 抒情:指通過表達内心感受來表達思想或感情。
2. 頌揚:指歌頌或贊美某個對象或主題。
1. 散文:與詩歌相對立,是一種不受格律限制的散文形式。
2. 諷刺:指用諷刺的方式表達對某個對象的嘲諷或批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