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體國的意思、體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體國的解釋

(1).創建或治理國家。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體國垂制,上穆下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 劉頌 殷勤於時務, 溫嶠 懇惻於費役,并體國之忠規矣。” 清 王夫之 《家世節錄》:“嗚呼!先正體國用人,争而不忮如此,天下何得不晏然!”參見“ 體國經野 ”。

(2).體念國家。 宋 嶽飛 《奏措置曹成事宜狀》:“奉聖旨令:……其 馬友 等并聽帥臣 嶽飛 節制,各務體國,共力破賊。” 明 李東陽 《邃庵太宰先生初度疊前韻奉壽》:“夙夜在公長體國,行藏自我亦由天。” 清 梅曾亮 《臣事論》:“然有公忠體國之大臣,則亦不利乎此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體國"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漢語詞典的角度進行如下解釋:

  1. 本義:劃分都城,營建宮室城池

    • 這是"體國"最原始和具體的含義。"體"在這裡意為"劃分"、"分理","國"指"國都"、"都城"。
    • 其直接來源是儒家經典《周禮·天官·冢宰》中的記載:"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
    • 鄭玄對此的注解是:"體猶分也。" 這句話描述了古代帝王建立都城的過程:辨别方位(辨方正位),劃分都城區域(體國),丈量規劃郊野土地(經野),然後設立官職,治理百姓。這裡的"體國"特指對都城内部宮室、道路、市場等區域進行規劃劃分。
  2. 引申義:治理國家

    • 由具體的劃分都城引申開來,"體國"獲得了更抽象和宏大的意義,即"治理國家"、"為國家盡力"。
    • 在這個意義上,"體"可以理解為"治理"、"經營"或"設身處地地為國家着想"(體現、體恤),"國"指整個國家。
    • 例如,宋代陸遊在《賀周丞相啟》中寫道:"體國公忠,拔身艱險。" 這裡的"體國"就是指丞相以公忠之心治理國家。
    • 清代薛福成在《代李伯相複沈太史書》中也提到:"體國經野之谟,籌邊裕饷之策。" 這裡的"體國"同樣指治理國家的方略。
  3. 詞源結構

    • "體"(體)字的本義是身體,引申為事物的本體、主幹,再引申出"劃分"(如分理主幹與枝節)、"治理"(如治理身體般治理國家)、"體現"(将内在精神表現于外)等含義。
    • "國"(國)字本義指疆域、地域,特指都城,後泛指國家。
    • "體國"作為一個動賓結構的複合詞,其意義融合了"體"的"分理/治理/體現"與"國"的"都城/國家"雙重含義。
  4. 用法與例句

    • "體國"在古代文獻中常與"經野"連用,構成成語"體國經野",指全面治理國家(既治理都城也治理郊野)。
    • 單獨使用時,根據語境可指具體的都城營建或抽象的治國理政。
    • 例如:
      • "古之王者,體國經野,為民立極。" (強調規劃治理)
      • "公忠體國,夙夜匪懈。" (強調盡心盡力治理國家或為國效力)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體國”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創建或治理國家
    源自《周禮·天官·序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其中“體”意為劃分、治理,“國”指國家。這一用法強調對國家疆域、制度的規劃與管理。例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提到的“體國之忠規”,即指治理國家的忠誠謀略。

  2. 體察、顧念國家
    指個人通過行為或思想體現對國家的忠誠與責任感。例如清代梅曾亮《臣事論》中提到的“公忠體國”,即強調官員需心懷國家利益。


二、用法與延伸


三、總結

“體國”一詞兼具“治理國家”的實踐意義與“心系國家”的精神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周禮》《文心雕龍》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羅耶熬煉跋扈褊鵲草頭露辰告憧憧傳紅點行電力機車迪喆二十四番風發懵膹郁輻射平衡賦性幹色公暇孤劍駭擾號令如山桓圭皇祚化錢慧明魂驚膽落羯膻嵥峙累屋重架冷敷樂嬉嬉陵政黎物曆學旄象廟堂銘典旁礴跷身且苴歧母慶藴熱水汀勝民攝制是耶非耶孀姑素畜俗格塔廟挑挖團瓢徒從兔兒爺微奸無量佛香水行相佑謝親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