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蓼萧的意思、蓼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蓼萧的解释

《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国景子 相 齐侯 ,赋《蓼萧》。” 杜预 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 晋君 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唐 白居易 《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蓼萧》之泽,宜自叶而流根。”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山川无允犹之典,草木絶《蓼萧》之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蓼萧是《诗经·小雅》中的篇名,其含义需从字义与诗篇主旨两方面解析:

一、分字释义

  1. 蓼(lù)

    指生长茂盛的样子。《说文解字》释为“辛菜”,即味辛辣的水生植物(如辣蓼),此处引申为植物繁盛之态。

  2. 即艾蒿,古代祭祀常用香草。《礼记·郊特牲》载“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凸显其香气与礼仪功能。

    “蓼萧”连用:形容艾蒿蓬勃丛生的景象,象征万物丰茂、生机盎然。

二、诗篇主旨与文化内涵

《蓼萧》以艾蒿起兴,表达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颂赞:

三、文学地位

作为《小雅》宴飨诗的代表,《蓼萧》开创了以香草喻德政的书写传统,后世“蓼萧之泽”成为歌颂君主恩德的典故(如《文心雕龙·时序》)。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蓼萧”一词的含义需结合《诗经》等文献综合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基本释义

“蓼萧”源自《诗经·小雅》的篇名,原指君王恩泽遍及四海诸侯。后引申为君主对臣民或诸侯的恩惠,如唐代白居易用“蓼萧之泽”比喻恩泽自上而下流动。

二、出处与背景

  1. 《诗经·小雅·蓼萧》
    诗中以“蓼”(高大的艾草)和“萧”(香草)起兴,通过露水润泽草木的意象,隐喻诸侯受天子恩宠,如“蓼彼萧斯,零露湑兮”(高大的艾草上,露水晶莹滴落)。
  2. 创作背景
    该诗是周王宴请诸侯时所作,表达对四方臣服的赞颂,故《诗序》称其“泽及四海”。

三、词义解析

四、后世用法

  1. 政治隐喻
    如《左传》记载齐国使臣赋《蓼萧》,借诗喻晋君恩泽广布诸侯。
  2. 文学意象
    唐代杜牧《秋夕》中“蓼萧庭院静无人”一句,可能借原诗“恩泽”的基调反衬凄凉孤寂,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五、读音与争议

“蓼萧”的核心含义源于《诗经》,多用于描述君主恩泽,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引申义。如需深入分析诗句,可参考《诗经》原文及历代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稗官扳错头被子植物补语巢居子辰驾宠号错兵黛烟倒日悼心大青年抵忌洞仙歌独根,独根儿風綴黼荒关发光赤净杆孤桐货法家大人嗟矜瘠馁蹻履举踵思慕客岁课息料事如神铃绦啰唆免避鸟食翩然瞥忽颀立穷僥起羞起音犬马恋主荣赫赛兰深窈折杖诗涛丝萝铁钉听取完固完身絻钺窏洝物忌五袴讴乌丸吾膝如铁忤作下房香燕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