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唇枯舌的意思、布唇枯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唇枯舌的解釋

猶言舌敝唇焦。布,通“ 膊 ”。《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窮困無以圖之,布唇枯舌,焦心熱中。今君不辱而臨之,願君圖之。” 吳則虞 集釋引 于鬯 雲:“布,蓋讀為‘膊’……《説文·肉部》雲:‘膊,乾肉也。’是膊以乾肉為本義,引伸之,蓋凡乾皆可曰‘膊’。‘膊唇’者,謂乾唇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布唇枯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形容說話過度導緻嘴唇幹裂、舌頭發焦的狀态,通常比喻費盡口舌或反複勸說。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延伸

  1. 語境適用:
    多用于描述反複勸說、辯論或解釋後的疲憊狀态,如:“他布唇枯舌地勸解,終使雙方和解。”
  2. 文化背景:
    部分民間解釋(如)結合扁鵲故事,将成語與醫療情境關聯,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後人附會。

權威性說明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晏子春秋》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唇枯舌》是一個成語,其意思是因為心裡悲痛、震驚或驚奇而說話不利索、結巴或說不出話來。 這個成語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布(左邊的部首)、唇(中間的部首)、枯(右邊的部首)。 其中,“布”部首的筆畫數為 20,唇部首的筆畫數為 5,枯部首的筆畫數為 8。 《布唇枯舌》這個成語來源于《後漢書·班梁傳》中的一句話:“班梁以貞觀之事布唇枯舌,溢賦常資無匮。” 關于《布唇枯舌》的繁體字寫法為「佈唇枯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根據字形演變而不斷變化的,所以可能有不同的寫法。關于《布唇枯舌》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沒有特定的變異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布唇枯舌地講了一大堆話,卻沒有說到重點。 和《布唇枯舌》類似的成語有:口齒不清、結結巴巴、言辭不達等。 與《布唇枯舌》意思相反的成語是:滔滔不絕、滔滔不止、口若懸河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将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