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震驚而肅靜。《後漢書·獨行傳·李充》:“﹝ 充 ﹞便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坐中驚肅,因遂罷散。”
“驚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ng sù,其核心含義是因震驚而肅靜。以下從詞義、出處及用法等方面展開解釋:
字義拆分
語境延伸
該詞多用于描述群體反應,強調事件帶來的集體心理沖擊與行為變化,常見于文學或曆史叙述中。
文獻例證
最早出自《後漢書·獨行傳·李充》:
“(李充)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坐中驚肅,因遂罷散。”
(李充當衆斥責妻子并趕她離開,在場衆人因震驚而肅靜,聚會隨之解散。)
現代用法
現多用于書面語,描述突發事件引發的群體肅靜,例如:“領導突然宣布噩耗,全場驚肅。”
《驚肅》是一個表示驚訝和肅穆的詞語。意為受到驚吓或震撼,引起沉思,情緒嚴肅或凝重的狀态。
《驚肅》這個詞的部首是“心”,由3個筆畫組成。
《驚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出現許多形聲字,通過形狀部分的字義來表示整個字的意思。《驚肅》中的“心”部分表示情緒或内心狀态,“肅”部分則表示肅穆和嚴肅。因此,将兩個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表示驚訝和肅穆情緒的詞語。
《驚肅》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驚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以《驚肅》為例,古人通常使用篆書或隸書來書寫。篆書是古代的一種字體,其字形結構獨特而古樸。而隸書是漢字發展過程中産生的一種書寫體,它的筆畫比篆書更加簡化。在篆書或隸書中,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與現代書寫保持一緻。
1. 聽到他的離世消息,她心中一陣驚肅。
2. 他的表演深沉而驚肅,震撼了觀衆的内心。
- 驚愕:驚訝得目瞪口呆。
- 肅靜:非常安靜、肅穆的狀态。
- 驚呆:驚訝得站立不動,呆若木雞。
- 驚異:驚訝、吃驚。
- 肅然:肅穆、莊重。
- 平和:平靜、安定的狀态。
- 輕松:毫無壓力、輕松愉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