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驚蛇入草的意思、驚蛇入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驚蛇入草的解釋

形容書法活潑有力。 唐 韋續 《書訣墨薮》:“ 鐘繇 弟子 宋翼 每畫一波三折筆,作一戈如百鈞弩,作一點如高峯墜石,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 明 文徵明 《題祝枝山草書月賦》:“昔人評 張長史 書‘驚蛇入草,飛鳥出林’,而《郎官壁記》乃極嚴整。” 清 李調元 《觀鐵公子草書》詩:“渴馬奔河紙尚動,驚蛇入草形初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驚蛇入草”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書法(尤其是草書)的筆勢矯健、靈動有力。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描繪“受驚的蛇迅速竄入草叢”的動态場景,引申為書法筆觸的迅捷與自然流暢,強調書寫時如驚蛇般靈動不羁、收放自如的意境。

二、出處與演變

  1. 起源:最早見于唐代韋續的《書訣墨薮》,原文為:“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
  2. 擴展引用:宋代《宣和書譜·草書七》進一步用“若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形容草書的飄逸與力度。

三、用法與延伸

四、相關成語

五、示例

清代李調元《觀鐵公子草書》詩雲:“渴馬奔河紙尚動,驚蛇入草形初蟠。”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書法作品或曆史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名句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驚蛇入草

《驚蛇入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謹慎行事,小心翼翼,以免驚動潛伏的危險。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木、虍、女和艹。字形非常簡單,共有16個筆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漢代。古時候,人們常常會在草地上長時間待着,從而引起草叢中蛇類動物的警覺。然而,對于人類來說,有些蛇可能是毒蛇。因此,人們在草地上行走時需要小心翼翼,以免被潛伏在草叢中的蛇咬傷。由此,"驚蛇入草"這個成語就産生了。

在繁體字中,"驚蛇入草"成為了"驚蛇入草"。

古時候,漢字的形态是不斷變化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驚蛇入草"這個成語的寫法是比較穩定的,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變動。

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很多情境中。例如,我們可以說"在處理這個敏感的情況時,我們必須像驚蛇入草一樣保持低調。"

關于這個成語的常用組詞有"驚聲尖叫"、"入草行動"等。

與"驚蛇入草"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龍蛇混雜"、"暗度陳倉"等。

與"驚蛇入草"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大義滅親"、"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