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terest]∶去除本金以外所增加的利錢
公債利息
(2) [property;belongings]∶財物
便撇了行李逃奔了去,以此得這些利息,實不敢害人。——《水浒傳》
(3) [gain]∶收益
到了鄉下,連那葉子也不白扔。那一樁不是利息。——《兒女英雄傳》
(1).貸出本金所收取的子金。《漢書·谷永傳》“為人起債分利受謝” 唐 顔師古 注:“言富賈有錢,假託其名,代之為主,放與它人,以取利息而共分之。” 明 陸深 《<停骖錄>摘抄》:“ 司馬溫公 《救荒疏》謂富室有蓄積者,官給印曆,聽其舉貸,量出利息,候豐熟日,官為收索。” 茅盾 《林家鋪子》二:“她有三百元的‘老本’存在 林先生 的鋪裡,按月來取三塊錢的利息。”
(2).收益;收入。《北史·恩幸傳·劉騰》:“公私屬請,唯在財貨,舟車之利,水陸無遺,山澤之饒,所在固獲,剝削六鎮,交通底市,歲入利息以巨萬計。” 唐 沉亞之 《臨泾城碑》:“ 臨涇 地扼 洛口 ,其地絶饒利息。”《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他的油比别人分外容易出脫。每日所賺的利息,又且儉喫儉用,積下東西來,置辦些日用家業。”
利息作為漢語常用詞,其核心含義指資金所有者因出借貨币資金而從借款人處獲得的報酬,或借款人因使用資金而支付的代價。以下從詞典釋義、專業延伸及使用示例三個維度解析:
基礎定義
指貨币持有者(債權人)因貸出貨币或貨币資本而從借款人(債務人)手中獲得的報酬。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明确将利息定義為“因存款、貸款等而獲得的本金以外的錢”。
經濟行為關聯
利息的産生需基于信用關系(如借貸、存款),本質是資金時間價值的體現。
來源: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術語手冊》2023版:利息是“資金借入方為使用資金向資金出借方支付的補償”。
計算依據
利息金額取決于三個要素:本金、利率、存貸期限。公式可表示為:
$$ text{利息} = text{本金} times text{利率} times text{時間} $$
法律屬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680條規定: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體現利息的合法性邊界受法律約束。
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全文。
“銀行三年期定存年利率1.95%,存入10萬元到期利息為5,850元。”
魯迅《書信集·緻李霁野》:
“此款乞代存銀行,倘能用利息,更好。”
權威參考來源:
利息是指資金所有者因借出貨币資金而從借款人處獲得的報酬,或存款人将資金存入金融機構所獲得的收益。它是資金時間價值的體現,反映了貨币使用權轉讓的經濟代價。以下是關于利息的詳細解釋:
利息的計算涉及三個基本要素:
單利
僅按初始本金計算利息,公式為:
$$
利息 = 本金 times 利率 times 時間
$$
例:1000元本金,年利率5%,存3年,利息=1000×5%×3=150元
複利
利息加入本金再計息,即"利滾利",公式為:
$$
本息和 = 本金 times (1 + 利率)^{時間}
$$
例:同上條件,本息和=1000×(1+5%)³=1157.63元,利息157.63元
利息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礎要素,既激勵資金流動促進經濟發展,也可能因過高利率加重債務負擔。理解利息原理有助于個人和企業做出更理性的財務決策。
拔禾變服變體嬖幸蔔錢捕誅昌族乘剛馳骛重規襲矩出幽升高刀山蹈水大岯底服觝拄蹲跠峨眉山,峨嵋山悱怵飛合憤起焚香頂禮根深蒂固襘袺漢恩建本醬酻鲛帳節亮巾絮卷須科鬥篆克格勃課實侉聲野氣矻蹬蹬羸瘠廬阜氀褐曩列鳥巾瞟眼渠水麴滓入超豕鬣水晶宮送粥米太康天王堂童幼味美思撾打烏膏武冠孝陵屑侯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