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的意思、弟兄的詳細解釋
弟兄的解釋
(1) [brothers] 弟弟和哥哥
親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間的稱呼
詳細解釋
(1).弟弟和哥哥。《墨子·非儒上》:“喪父母,三年其後,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 唐 楊巨源 《述舊紀勳寄太原李光顔侍中》詩之一:“弟兄間世真飛将,貔虎歸時似故鄉。”《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 善述 道:‘我爹做過太守,止生我弟兄兩人,見今哥哥恁般富貴,我要一件衣服,就不能勾了,是怎地?’”
(2).弟弟。《元典章·吏部三·改正投下達魯花赤》:“ 太祖皇帝 初起北方時節,哥哥、弟兄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土地,共享富貴。”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三折:“我與那相識每會合,賓朋每同坐,都是些羊弟兄,狗哥哥。”
(3).指哥哥。《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三國志平話》卷上:“ 玄德 歸宅,與二弟評議…… 張飛 言曰:‘弟兄放心,我獨自去破 董卓 ,誅 呂布 。’”
(4).對同輩、同夥或對下屬表示親切的稱呼。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弟兄休作外,幾盞兒淡酒,聊復緻謝。”《水浒傳》第九十回:“今者拜辭還京,某等衆弟兄此去前程如何,萬望吾師明彰點化。” 葉紫 《火》四:“現在局子裡僅僅隻剩了八個弟兄,你叫我拿什麼來派給你呢?” 田野 《火燒島·放下你的鞭子》:“那不幸的弟兄被反綁在木樁上,背後插着标子。”
(5).喻不相上下。《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無辱又無榮,論文章是弟兄。”
詞語分解
- 弟的解釋 弟 ì 同父母(或隻同父、隻同母)的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親戚或親族間輩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紀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稱同輩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性:老弟。師弟。 學生對老師自稱或别人指稱:弟子。徒
- 兄的解釋 兄 ō 哥哥:胞兄。堂兄。表兄。 弟 筆畫數:; 部首: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弟兄”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親屬關系
- 弟弟和哥哥的統稱:指同一家庭中男性同輩的弟弟與哥哥,如《水浒傳》中“弟兄十人,分國為十”。
- 單指弟弟:部分語境中特指弟弟,如元代雜劇《賺蒯通》中“羊弟兄狗哥哥”。
- 單指哥哥:古漢語中也可僅指兄長,如《三國志平話》中“弟兄放心,我獨自去破董卓”。
-
社會關系中的引申義
- 對同輩或朋友的親切稱呼:用于關系密切的夥伴或志同道合者,如《儒林外史》中“弟兄們借銀助周相公納監”。
- 對下屬的親近稱謂:體現上下級間的親密感,如提到軍官稱士兵為“弟兄”。
二、與“兄弟”的差異
- “弟兄”:更強調非血緣的親密關系,常用于朋友、同夥或集體成員間(如軍隊、組織)。
- “兄弟”:側重血緣親屬,或泛稱意氣相投者,如“親兄弟”。
三、文學與曆史用例
- 古典文獻如《紅樓夢》《水浒傳》中,“弟兄”既指親屬,也用于主仆或朋友間(例:賈琏、賈珍互稱弟兄)。
- 現代用法中,常見于口語或非正式場合,如“弟兄們一起努力”。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兄弟、手足、同袍(需根據語境區分)。
- 反義詞:無直接反義,可依具體關系對應“陌路人”“對手”等。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漢典》《儒林外史》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弟兄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弟弟和兄弟的和稱,可用來表示親情或者兄弟情誼。根據漢字的拆分部首,弟兄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弟和兄。其中,弟部首是由勹和孚組成,而兄部首是由幾和兄組成。據說,弟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朝的時候。在古代,人們常常以兄弟之間的親情來比喻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和睦關系。因此,弟兄一詞也逐漸被用來象征人們之間真摯的友誼和合作關系。
弟兄的繁體字是弟兄,沒有特定的繁體字形式。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弟兄的字形稍有不同。在甲骨文中,弟兄的字形為弟兄,字形較為簡單,與現代字形相比有所差異。在篆書時期,弟兄的字形為弟轂,它結構複雜,比現代字形更加繁瑣。
以下是一些關于弟兄的例句:
1. 弟兄情深,互相幫助。
2. 我和我的弟兄們一起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
3. 兄弟之間的友誼是永恒的。
4. 我們是一家人,親如弟兄。
一些與弟兄相關的組詞包括兄弟、哥弟、兄悌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描述兄弟之間的關系或者兄弟之間的友誼。
與弟兄相近義的詞語有兄弟、哥哥、弟弟等,它們都可以用來形容兄弟之間的關系,表示一種親情。反義詞則根據具體語境而定,例如孤獨、敵對等,用來表示與弟兄相反的關系。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