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順。語本《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無滓伊河,高明克柔。”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後哀策文》:“肇惟淑聖,克柔克令。”
“克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克柔”意為和順,源自《尚書·洪範》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其中“克”指克制、調和,“柔”指柔順,整體強調通過調和剛強與柔順達到平衡狀态。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克制柔弱,展現剛強”,但這一說法與傳統釋義存在差異,可能是對字面的拆分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克柔”在古籍中多指剛柔并濟的和順品性,需結合文獻原意理解。若用于現代語境,建議參考傳統釋義以避免歧義。
“克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形組成。
“克柔”由“克”和“柔”兩個字形組成。
“克”的部首是“兒”,它的筆畫數是四畫。
“柔”的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數是九畫。
“克柔”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相互“克制”或“克服”的關系。
在繁體字中,“克柔”保持了相同的字形,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克柔”的字形并未發生顯著的變化。
1. 在面對困難時,他展現出了克柔的精神。
2. 他能夠克柔地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系。
組詞:克制、柔軟、克己
近義詞:克制、抑制、克服
反義詞:和諧、柔和、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