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行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濁之世。 明 李贽 《藏書·大臣傳·狄仁傑》:“同塵合污,與世委蛇。”
“同塵合汙”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指行為與流俗之人相同,與污濁的世道相合,常形容人隨波逐流、放棄原則,與不良環境或人物同流合污。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專業詞典來源。
同塵合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和卑鄙的人混在一起,變得卑鄙不堪,道德敗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成字部首分别是:同、塵、合、污。
同:口+一
塵:小+兒
合:口+人
污:氵+圦
來源:
同塵合污的典故出自《史記》中的《孫子吳起列傳》:“吳起谏孫子曰:‘将軍安穩,将為将軍以仁義臨之,将自輕也。”提出了人與人相處時應該保持高尚的品德,不要和惡劣的人一起行動的意思。
繁體字寫法:同塵合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塵:塵
污:汙、污垢
例句:
他原本是個善良正直的人,可是在那個不良的朋友圈子中,漸漸地同塵合污了。
組詞:
同床異夢、同甘共苦、同仇敵忾、同流合污、合而為一
近義詞:
與惡為伍、沾污、沾辱
反義詞:
清高、高尚、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