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級升任。《明史·宦官傳二·李芳》:“初, 世宗 時,匠役 徐杲 以營造躐官工部尚書,修 蘆溝橋 ,所侵盜萬計。”
“躐官”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躐官”指越級升任官職,即不按照常規晉升程式,直接跳過某些職位等級獲得提拔。其中“躔”(liè)意為“踐踏、超越”,此處引申為逾越常規;“官”即官職。
文獻例證
根據《明史·宦官傳二·李芳》記載,明代工匠徐杲因主持營造工程(如修蘆溝橋)有功,被破格提拔為工部尚書。這一案例被描述為“躐官”,說明其晉升屬非正常擢升。
補充說明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曆史文獻進一步驗證。若需分析具體曆史事件中的“躐官”現象,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躐官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越過或超越官位地位。通常用來形容某人越級晉升或超過他人的官職等級。
躐官的拆分部首為走,屬于足部的象形字。其筆畫數為21畫,相對較多。
躐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制。在古代,官職等級是嚴格劃分的,每個官職都有其固定的地位和管轄範圍。某人如果能夠越級晉升或超過他人的官職等級,就被稱為“躐官”。
躐官的繁體寫法為躐官。
在古代,躐官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考古發現,躐官在古代的寫法為躇官,但意思相同。躇指的是越過、跨越的意思。
1. 他不懈地努力工作,最終躐官為一名高級經理。
2. 這位年輕才華橫溢的少年成功躐官,成為了最年輕的省長。
躐官形成的詞語有:
1. 躐等:越級晉升或超過等級。
2. 官躏:越級攀升地位。
3. 反躐:指失去原有高官地位。
躐官的近義詞為:越級、超越官階。
躐官的反義詞為:守舊、安于現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