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聳踴的意思、聳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聳踴的解釋

亦作“ 聳踴 ”。1.起伏,跳動。 宋 蘇轼 《秧馬歌》:“我有桐馬手自提,頭尻軒昂腹脅低。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兩足為四蹄。聳踴滑汰如鳧鷖,纖纖束藁亦可齎。”

(2).勸騰。 隋炀帝 《天台設齋願文》:“適現儀形,續放光燄。彈指之聲,震于龕室。僧使報述,遐邇聳踴。”

(3).慫恿。 唐 柳宗元 《與楊誨之第二書》:“人之死於 胡 越 者,赫然千裡,不能諫而又聳踴之。”


見“ 聳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聳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可從字義拆分和古籍用例兩方面理解:

  1. 字義解析:

    • 聳 (sǒng): 本義指高起、直立。引申有驚動、震動、高聳、向上跳等意思。
    • 踴 (yǒng): 本義指跳躍、向上跳。也指(物價)上漲(如“踴貴”),或指受過刖刑(砍腳)者穿的鞋子(假足),引申為登上、超越。
    • 合成詞義: “聳踴”結合兩字含義,核心意義指向上跳躍、騰躍而起,常帶有突然、用力或情緒激動的意味。也可引申形容驚懼、震動的樣子。
  2. 古籍用例與釋義:

    • 形容跳躍、騰躍:
      • 《漢書·揚雄傳上》:“聳踴于雲霄。” 此處描繪人或物(如想象中的神物)高高躍起,直沖雲霄的景象。
      • 《文選·張衡<西京賦>》:“怪獸陸梁,大雀踆踆,白象行孕,垂鼻辚囷,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蝹蝹,含利颬颬,化為仙車,骊駕四鹿,芝蓋九葩,蟾蜍與龜,水人弄蛇,奇幻儵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雲霧杳冥,畫地成川,流渭通泾。東海黃公,赤刀粵祝,冀厭白虎,卒不能救,挾邪作蠱,于是不售。爾乃建戲車,樹修旃,侲僮程材,上下翩翻,突倒投而跟絓,譬隕絕而複聯。百馬同辔,騁足并馳,橦末之伎,态不可彌,彎弓射乎西羌,又顧發乎鮮卑。” (此段雖未直接出現“聳踴”,但描繪了百戲場景,其中“侲僮程材,上下翩翻,突倒投而跟絓,譬隕絕而複聯”描述的雜技藝人高空翻騰、倒挂複聯的動作,正是“聳踴”的生動體現。)
    • 形容驚懼、震動:
      • 此義項在古籍中相對少見,但根據“聳”有“驚”義,“踴”有“躍”(因驚而跳起),可引申指因驚恐、震動而表現出的狀态。如描述聽聞駭人消息或目睹驚人景象時的反應。

“聳踴”的核心含義是指身體或物體用力向上跳躍、騰躍的動作,強調其突然性和高度;在特定語境下,也可引申形容因驚懼、震動而産生的強烈反應。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聳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起伏、跳動
    形容物體或動作的上下躍動,常見于詩文描寫。例如,蘇轼在《秧馬歌》中寫道:“聳踴滑汰如鳧鷖”,用“聳踴”形容秧馬(農具)在水田滑行時的起伏狀态。

  2. 歡騰、興奮
    指人群或情緒的高漲。隋炀帝《天台設齋願文》中提到“遐邇聳踴”,描述衆人因目睹祥瑞而歡騰的場景。

  3. 慫恿
    含有鼓動、勸誘的貶義。如柳宗元在《與楊誨之第二書》中批評:“不能谏而又聳踴之”,暗指他人未加勸阻反而慫恿的行為。


注意: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聳踴”解釋為“高大壯麗”,這一說法缺乏可靠文獻依據,可能是對“聳”字單獨含義(高起)的誤解。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詞典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白蔹百葉邦頌北酆兵官不假長書禅悟城市扯臊廚娘調鬼抵止二舍豐積驸馬複寫紙高濑怪神詭險憾怆橫汾什洪同華緘歡慶急迸格邦擊博井底蝦蟇饑擾極戍淚容壟斷珑松卵用鷄脈散蒙昧主義妙姿南陽氣農業貧儒人定深默室女座鼠耳巾書吏蒜薹填坑滿谷庭落統鋪土盎頹圮屠維婉晦玩具為虺弗摧問俗香片弦詩險陿骁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