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聳踴的意思、聳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聳踴的解釋

亦作“ 聳踴 ”。1.起伏,跳動。 宋 蘇轼 《秧馬歌》:“我有桐馬手自提,頭尻軒昂腹脅低。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兩足為四蹄。聳踴滑汰如鳧鷖,纖纖束藁亦可齎。”

(2).勸騰。 隋炀帝 《天台設齋願文》:“適現儀形,續放光燄。彈指之聲,震于龕室。僧使報述,遐邇聳踴。”

(3).慫恿。 唐 柳宗元 《與楊誨之第二書》:“人之死於 胡 越 者,赫然千裡,不能諫而又聳踴之。”


見“ 聳踴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聳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起伏、跳動
    形容物體或動作的上下躍動,常見于詩文描寫。例如,蘇轼在《秧馬歌》中寫道:“聳踴滑汰如鳧鷖”,用“聳踴”形容秧馬(農具)在水田滑行時的起伏狀态。

  2. 歡騰、興奮
    指人群或情緒的高漲。隋炀帝《天台設齋願文》中提到“遐邇聳踴”,描述衆人因目睹祥瑞而歡騰的場景。

  3. 慫恿
    含有鼓動、勸誘的貶義。如柳宗元在《與楊誨之第二書》中批評:“不能谏而又聳踴之”,暗指他人未加勸阻反而慫恿的行為。


注意: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聳踴”解釋為“高大壯麗”,這一說法缺乏可靠文獻依據,可能是對“聳”字單獨含義(高起)的誤解。建議以權威古籍和詞典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聳踴

《聳踴》這個詞意指高昂躍動的樣子,形容精神振奮,情緒激動。其拆分部首是耳和足,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聳踴》是一個漢字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它的演變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篆書字形,演化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

繁體

《聳踴》的繁體字是「聳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的《聳踴》字是由51個小篆組成,每個字形更加繁複。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簡化,形成了現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包括《聳踴》。

例句

1. 他聽到自己獲得了獎項時,心情高興得聳踴起來。

2. 演唱會上,觀衆們被歌手激情四溢的演唱所感染,紛紛聳踴起舞。

組詞

1. 騰聳:形容高大而挺拔。

2. 跳踴:形容跳躍舞蹈。

3. 歡踴:形容歡快地跳舞或跳躍。

近義詞

振奮、激動、高興

反義詞

平靜、沉悶、低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