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柳耳的意思、柳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柳耳的解釋

生于柳樹上的木耳。 唐 韓愈 《獨釣》詩之二:“雨多添柳耳,水長減蒲芽。”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三·木耳》:“柳耳,主治補胃理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柳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既指生長在柳樹上的木耳類真菌,也因其形态特征被賦予文學化的意象。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寄生在柳樹上的木耳屬真菌(學名:Auricularia spp.),屬擔子菌門膠質真菌。其子實體呈耳狀或盤狀,表面光滑,質地柔韌,幹燥後收縮變硬,遇水可恢複膠質狀态。因常生于柳樹枯木或腐木上,故得名“柳耳”《漢語大詞典》“柳耳”詞條。

二、生物特征與别稱

  1. 形态特性

    子實體直徑通常2-8厘米,紅褐色至黑褐色,背面有細絨毛,腹面光滑具脈絡。濕潤時半透明膠質,幹燥後革質收縮。

  2. 生态習性

    多見于柳屬(Salix)樹木的腐朽樹幹或斷枝,偶見于其他闊葉樹。在溫暖濕潤環境中易生長,雨後尤為顯著。

  3. 地方别稱

    部分地區稱“柽柳耳”(因柽柳屬樹木亦常見),古文獻中偶與“桑耳”(桑樹木耳)并提《中國真菌志·木耳目》。

三、文學與文化意象

在古典詩文中,“柳耳”常被賦予自然意趣的象征:

四、現代應用與區分

當代真菌分類學中,“柳耳”并非嚴格物種名,而是對柳樹寄生木耳的泛稱。實際可能包含: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中國真菌志·木耳目》(科學出版社)
  3. 李時珍《本草綱目》(明代刻本影印版)
  4. 中國自然标本館(CFH)菌物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柳耳”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柳耳指生長在柳樹上的木耳類真菌。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韓愈的詩作《獨釣》中“雨多添柳耳,水長減蒲芽”,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進一步記載其藥用價值,稱“柳耳,主治補胃理氣”。


文獻與用法

  1. 文學記載
    唐代韓愈的詩句通過“柳耳”與“蒲芽”的對比,描繪雨後自然景物的變化,側面反映了柳耳的生長特性(喜濕潤環境)。

  2. 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柳耳可入藥,具有補胃理氣的功效,常用于緩解反胃、吐痰等症狀。用法為取柳樹上生長的木耳5-7個煎湯服用。


詞源與延伸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生物分類或具體藥方,可參考《本草綱目》原文或植物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歲報時猜摸稱薦雠國揣力窗扉倅廳刀耕火種簟紋如水電椅鬥南一人碓梢發導翻造發歲富樂高呼垢蠧過月還假化碧怙帱積埃降宥堅久加入津沽槿豔迥邈揪鬥爵帛舉薦均差肯要空巢家庭筷子療愁俚辭鸾膠鳳絲平脈取信于人肉肌三尺童子事行説徹四隈索解人溯灘天長觀聽視痛坐推誠接物駝峯無了根蒂烏盧班勿用鮮水笑駡從汝小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