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箖箊的意思、箖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箖箊的解釋

竹名。葉薄而大。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處女将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 袁公 。問於處女:‘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隱,惟公試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橋未堕地,女即捷末。” 晉 戴凱之 《竹譜》:“箖箊,葉薄而廣, 越 女試劍竹是也。” 清 王蘋 《南園》詩:“何處箖箊有敝廬,空存老樹與清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箖箊(拼音:lín yū)是漢語中的一個生僻詞,特指一種竹子,常見于古代文獻。其釋義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竹名

    指一種節長而竿高的竹子,多生長于南方。據《漢語大詞典》載:“箖箊,竹名。節長而竿高,生江南。”

  2. 典故關聯

    該詞常與古代隱逸文化相聯繫。因三國時期吳人常用此竹制作箭杆,故《吳都賦》有“其竹則……篻簩箖箊”的記載,描述江南竹類繁盛之景。後世亦借指竹制箭具或隱士用具。

二、文化延伸

箖箊在詩文中多象征清高氣節。如唐代陸龜蒙詩雲:“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其中“箖箊”暗喻士人孤直品格。其名亦作“林于”,見于《古代漢語詞典》,強調其異寫形态。

三、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箖箊”,多見于古籍研究或專論。需注意與“箖箊亭”(古代涼亭名)等衍生詞區分,後者見于《中國名勝詞典》對曆史建築的記載。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8冊第1286頁),商務印書館
  2. 《文選·左思〈吳都賦〉》,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中華書局
  4. 《中國名勝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箖箊”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通常與竹子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分字釋義:

    • 箖(lín):指一種竹子的名稱,常見于古籍中,如《廣韻》等韻書記載為竹類植物。
    • 箊(yū/yù):可指竹葉,或另一種竹名,如《說文解字》中提及“箊,竹葉也”。
  2. 組合含義: 兩者連用時,多指代竹子的品種或竹葉的形态。例如左思《吳都賦》中“其竹則篔簹箖箊”,描述竹林繁茂的景象,這裡的“箖箊”泛指竹類。

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漢賦或古籍,常與其他竹名并列(如“篔簹”),用于描繪竹林景觀,體現古代文人對自然物的細膩觀察。

注意事項

由于該詞生僻且現代罕用,具體釋義可能因文獻語境而異。若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說文解字》《廣韻》等古代字書或相關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家費備考表姊妹波勢赤窮大惡打樂貂行獨覺飛白書隔斷漢劍浩唱呵逐還淳反古緩嚲黃設設兼愛谏止腳錢家中哨解衵金璇極惡不赦崛彊可慮跨鳳乘鸾裂開零聲母賃庑露木南面披閱起滅秋卷痊安鸲鹆舞柔握山清水秀懾北生累市惠石駱駝士行世業雙龜暑濕宿恩素英速獄泰玄天定銅池瓦解冰消違誤文籍先生五鬥相錯鄉先達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