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守城時用以禦敵的礌石。《墨子·號令》:“去者之父母妻子,悉舉民室材木瓦若藺石數。”《漢書·晁錯傳》:“以便為之高城深塹,具藺石,布渠答。”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藺石,城上雷石也。”《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藺石如雨,城遂潰。”
“蔺石”是古代軍事防禦中的一種器具,具體解釋如下:
指守城時用于投擲攻擊敵人的大型礌石,又稱“雷石”。主要用于從城牆上投下,打擊攻城敵軍,屬于冷兵器時代的防禦武器。
“蔺”字本義為馬蔺草,此處假借為“棱”(指有棱角的石塊)或“躏”(碾壓),需結合語境理解。該詞在《武經總要》等兵書中亦有類似記載,但未見于先秦早期文獻。
《蔺石》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蔺草和石頭。
《蔺石》的部首是草字頭,并且它由14個筆畫組成。
《蔺石》是由兩個獨立的詞彙組合而成。蔺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而石頭則指一種固态礦物物質。
在繁體字中,蔺石可以寫作「蔺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蔺石》這個詞來說,它的古代寫法是「蔺石」。雖然筆畫或結構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但它們仍然代表了相同的含義。
1. 田邊生長着茂密的蔺草和一塊平滑的石頭,宛如一幅自然景觀。
2. 山中蔺草繁盛,石頭脫穎而出。
以《蔺石》為基礎,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
1. 蔺茆:指蔺草的葉子。
2. 石蔺:指銀蓮花科、石蔺屬植物。
3. 草石:指草和石頭的組合或融合。
與《蔺石》有關的近義詞是:蓼石、蘆石。
與《蔺石》相反的詞語是:草木分離、水石相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