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蹶子的意思、撂蹶子的詳細解釋
撂蹶子的解釋
騾馬亂踢後腳。喻人着急時的莽撞行動。 老舍 《駱駝祥子》十六:“她頗得用點心思才能攏得住這個急了也會撂蹶子的大人,或是大東西。”
詞語分解
- 撂的解釋 撂 à 放,擱:他撂下飯碗走了。 弄倒:撂跤。手一使勁,就把他撂倒了。 丢,抛棄:撂荒。撂挑子。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蹶子的解釋 指馬、驢等向後踢腿尥蹶子詳細解釋騾、馬等用後腿向後踢叫尥蹶子。《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馬十分跳躍,不提防,一個蹶子,把一位少年客的腿踢了一下。” 梁斌 《播火記》十:“黑烏頭大叫驢勾裡,大車一進村
專業解析
"撂蹶子"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尤其在北方地區使用較多,其含義豐富且形象生動,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
字面本義(牲畜行為):
指騾、馬、驢等牲畜在受到驚吓、刺激或不滿時,突然尥起後腿向後踢蹬的動作。這是一種動物本能的防禦或反抗行為。
- 示例: "這匹馬性子烈,生人靠近容易撂蹶子。" (意指馬會尥蹶子踢人)
- 文獻依據: 該釋義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有明确記載,描述為"騾馬等跳起來用後腿向後踢"。
-
比喻引申義(人的行為):
這是更常用的含義,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态度,帶有強烈的負面色彩:
- a) 發脾氣、鬧情緒、使性子: 指人突然、任性地發脾氣,不顧場合或他人感受地鬧别扭、甩臉子。
- 示例: "領導剛批評他兩句,他就撂蹶子不幹了。" (意指他立刻鬧脾氣甩手不幹)
- b) 甩手不幹、摞挑子: 指在承擔任務或責任時,因為不滿、生氣或任性,突然放棄職責,撒手不管。
- 示例: "項目到了關鍵時刻,他居然撂蹶子走人了。" (意指他關鍵時刻不負責任地放棄工作)
- 文獻依據: 《漢語大詞典》收錄了此詞的比喻用法,釋義為"比喻人發脾氣,不合作或甩手不幹"。此用法也常見于文學作品和口語中,用以描繪人物任性的反抗行為。
總結來說,"撂蹶子"的核心意象源于牲畜尥蹶子的反抗動作,用于形容人時,生動地描繪了兩種情形:一是突然、任性地發脾氣、鬧情緒;二是在關鍵時刻或不滿時,不負責任地甩手不幹、放棄職責。
網絡擴展解釋
“撂蹶子”是一個漢語口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角度解釋:
一、本義
指騾、馬等牲畜跳躍并向後踢腿的動作。該行為常發生在動物受驚、焦躁或抗拒驅使時,例如:
- 老舍在《駱駝祥子》中描述:“她頗得用點心思才能攏得住這個急了也會撂蹶子的大人,或是大東西。”
二、引申義
現多用于形容人突然放棄或退出某件事,通常帶有以下特征:
- 沖動性:因不滿、不耐煩、憤怒等情緒驅動,例如“他因意見不合,直接撂蹶子不幹了”;
- 突然性:無預兆地中止行動或責任,類似騾馬“踢後腿”的爆發動作;
- 消極态度:多指對工作、任務失去興趣或有抱怨後的消極反應。
三、用法示例
- 本義語境:“田間的馬突然撂蹶子,險些踢到人。”
- 引申語境:“項目進展不順時,他常撂蹶子,團隊為此頭疼不已。”
補充說明
- 發音:liào jué zǐ(部分方言或讀作liào juě zǐ)。
- 語源:“撂”有“抛下、放棄”之意,“蹶”指“跌倒、挫敗”,組合後強化了動作的決絕感。
别人正在浏覽...
悖叛辯章竝世伯趙闡導撦鼓奪旗赤根菜侈盛殚罄打銷洞庭春短線産品翻倒放粥風狂覆庇告善旌搆離絓法杭育憨謬哼哧畫藳華鲸驕行夾雜驚神進遷進忠蹻捷犒勤蘭交門頰怕不待屏室期貨親炙窮夜泉布先生拳拳失匕飾官十生九死壽筵水蒼玉束尾拓墨唐堯天野天政天至鐵面禦史脡脡然頹隳彎路文過五館無可非議烏蠋痟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