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讨計議。《宋書·恩倖傳·楊運長》:“﹝ 楊運長 ﹞唯與寒人 潘智 、 徐文盛 厚善,動止施為,必與二人量議。”
“量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àng yì,其核心含義為“商讨計議”,即通過衡量、讨論後形成決策或意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雙方或多方就某一問題展開讨論、商議,并權衡利弊後達成共識。例如《宋書·恩倖傳·楊運長》中的記載:“動止施為,必與二人量議”,說明行動前需與他人共同商議。
構詞分析
《量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量”和“議”兩個字組成。下面将介紹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量”的部首是“裡”,它有7筆;“議”的部首是“言”,它有7筆。
《量議》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繁體字中,“量”是以“量評”來表示,而“議”是以“謀議”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寫法中,“量”字的上部分是由“土”字和“千”字組成,下部分是由“裡”字組成;而“議”字的上部分是由“言”字和“幺”字組成,下部分是由“也”字組成。
他們開了一個會議,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量議。
一些與《量議》相關的組詞包括:量度、量化、議題、議程。
一些與《量議》近義的詞語包括:評議、讨論、商讨。
與《量議》相反的詞語是:定論、決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