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浪的意思、猛浪的詳細解釋
猛浪的解釋
(1).洶湧的浪濤。《三國志·吳志·吳志傳》“且近臣有盡規之諫”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利 ( 谷利 )跪曰:‘大王萬乘之主,輕於不測之淵,戲於猛浪之中,船樓裝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 南朝 梁 吳均 《與朱元思書》:“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形容身材高大勇壯。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從者諸人二百餘,一箇箇……生得眼腦甌摳,人材猛浪。”
(3).孟浪。魯莽。 清 李漁 《蜃中樓·姻阻》:“你也忒猛浪了些,是不是也該儘我一聲,怎麼輕易就許?”
詞語分解
- 猛的解釋 猛 ě 氣勢大,力量大:猛将。猛士。猛烈。勇猛。 忽然,突然:猛然。猛省(媙 )(亦作“猛醒”)。猛可(突然,陡然)。猛不防。 嚴厲:寬以濟猛。 兇暴:苛政猛于虎。猛禽。猛獸。猛戾。猛悍。 古哺乳動物
- 浪的解釋 浪 à * :波浪。海浪。巨浪。風浪。浪濤。浪潮(亦喻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風平浪靜。 像波浪起伏的:麥浪。聲浪。 沒有約束,放縱:放浪。流浪。浪費。浪迹。浪人。孟浪。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
專業解析
“猛浪”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分别指向其本義和引申義:
-
本義:洶湧的波浪
- 解釋: 指水勢巨大、來勢兇猛、沖擊力強的波浪。形容水流湍急、波濤洶湧的自然景象。
- 例證與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 明确将“猛浪”解釋為“洶湧的波浪”。該詞典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漢語詞典之一,由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其釋義具有高度的學術性和規範性。
- 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用法。例如,南朝梁代文學家吳均的名篇《與朱元思書》中寫道:“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此句生動描繪了富春江水流之急、波浪之猛,将猛浪比作奔騰的駿馬,成為經典例證,常被各類古詩文鑒賞辭典和教材引用。
-
引申義:言語或行為輕率、魯莽、不知分寸
- 解釋: 由洶湧波浪的“無拘束、不受控制”特性引申而來,形容人說話做事不加考慮、沖動冒失、不夠穩重或缺乏禮貌。
- 例證與權威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在“猛浪”詞條下,除列出“洶湧的波浪”外,也明确标注了其引申義:“〈方〉形容言語、舉動魯莽冒失。” 這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詞典是現代漢語規範使用的權威标準。
- 此義項在方言和口語中使用較多。例如,形容一個人說話太直接、不顧及場合或他人感受,可以說“他這話說得太猛浪了”;形容做事沖動欠考慮,可以說“做事不能這麼猛浪”。
需注意:
- 在表示“洶湧的波浪”時,“猛浪”屬于書面語或文學語言。
- 在表示“魯莽冒失”時,“猛浪”帶有一定的口語色彩和方言色彩(尤其在北方方言區),其使用頻率在現代漢語共同語中可能不如“魯莽”、“冒失”、“唐突”、“輕率”等詞普遍,但在特定語境和地區仍在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猛浪”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洶湧的浪濤,形容波浪迅猛、氣勢宏大。例如:
- 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猛浪”描繪水流湍急、浪濤奔騰的景象。
二、引申含義
-
形容身材高大勇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提到“人材猛浪”,描述人物體格魁梧、勇猛有力。
-
比喻魯莽、孟浪
清代李漁在《蜃中樓·姻阻》中寫道“忒猛浪了些”,此處“猛浪”指言行輕率、欠考慮。
三、使用場景
- 自然描寫:多用于詩詞或散文中,強調水勢的兇猛(如“猛浪若奔”)。
- 人物刻畫:形容體格健壯或性格莽撞(如“人材猛浪”“行事猛浪”)。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滬江詞典)和(查字典造句)。
别人正在浏覽...
愛省變量不管一二長蟲弛然池魚之禍除貧大發謬論當堵刀子嘴滴漏定在訛殽放目飛炬封頂蜂銳高儁古鏡橫大華冠黃金軀禍不旋踵櫼枊奬譽讦揚鯨罟金龍案靳啬緝探卷鋪蓋闿陽讕調浪漫兩得其中廉利碼碯美諡歐化陪面青牛師齊箫鵲漢人造衛星賞遇聲壓失好雙台書樓鼠穴尋羊私囊祀土躢鞠探兵通分沃流相附香火錢像模像樣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