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缉的意思、熙缉的详细解释
熙缉的解释
犹光明。语本《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明 李东阳 《经筵闻讲中庸有述呈诸寅长》诗:“圣心仰熙缉,吾道方施行。” 明 祈顺 《白鹿洞赋》:“踵夫子之步趋兮,叹 文王 之熙缉。”
词语分解
- 熙的解释 熙 ī 光明。 兴起,兴盛。 和乐:熙怡。熙笑。 古同“禧”,福,吉祥。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 古同“嬉”,嬉戏。 笔画数:; 部首:灬; 笔顺编号:
- 缉的解释 缉 (緝) ī 把麻析成缕连接起来:缉麻。 搜捕,捉拿:缉访。缉私。缉捕。通缉。侦缉。 古同“辑”,收集。 缉 (緝) ī 一种缝纫方法,一针对一针地缝:缉鞋口。缉边儿。 笔画数:; 部首:纟;
专业解析
"熙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根据权威汉语词典的记载和古汉语构词规律,其含义可解析如下:
一、字源解析
- 熙:
- 本义为"曝晒"、"晒干",引申为"光明"、"明亮"。
- 核心引申义为"兴盛"、"和乐"、"吉祥"。如《尚书·尧典》"庶绩咸熙",指各种事业都兴盛起来;成语"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繁华的景象。
- 亦有"和暖"、"温和"之意。
- 缉:
- 本义为"绩麻",即将麻纤维搓捻成线,引申为"编织"、"连缀"。
- 核心引申义为"收集"、"聚集"(如"缉熙"),或"和睦"、"调和"(如"缉穆")。
- 另一重要引申义为"搜捕"、"捉拿"(如"通缉"),但此义与"熙缉"一词关联不大。
二、合成词义
"熙缉"由"熙"与"缉"组合而成,属于并列结构的复合词。结合两字的核心引申义,其含义可概括为:
- 光明和集 / 光明汇聚:强调光明、兴盛之象的聚集。
- 兴盛和睦 / 繁荣安定:强调社会或事物处于一种光明、繁盛、和谐、安定的状态。它描绘的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图景或事物发展的良好态势,蕴含着吉祥、和谐、繁荣的意味。
三、使用特征
- 文言色彩浓厚:"熙缉"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具有典雅色彩的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已基本不用。
- 多用于描述宏观景象:常用于形容国家治理有方、社会安定繁荣、教化昌明、德政广布等宏大、正面的社会状态或盛世景象。
- 与"缉熙"关系密切:"缉熙"一词更为常见(如《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意为"持续积累光明/美德",指品德或功业不断进步达到光明之境。"熙缉"可视为其同素异序词或意义相近的词,核心都指向光明、兴盛与和谐。
总结
"熙缉"是一个古雅词汇,意指光明汇聚、兴盛和睦、繁荣安定的状态,常用于描绘理想的社会治理成果或昌明盛世景象,蕴含着吉祥和谐的意味。其理解需建立在"熙"(光明、兴盛)和"缉"(聚集、和睦)两字古义的基础上。
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对"熙"、"缉"及类似结构词汇(如"缉熙")的训释。
- 古汉语构词规律参考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等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熙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 读音:xī jī(拼音)。
- 核心含义:指“光明”,常用来形容光明、和乐或兴盛的景象。这一解释源自《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中的“于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其中“缉熙”原指光明,后衍生出“熙缉”一词。
2.出处与用法
- 经典出处:出自《诗经》,后明代文人作品中也有引用,如李东阳《经筵闻讲中庸有述呈诸寅长》的“圣心仰熙缉,吾道方施行”,以及祈顺《白鹿洞赋》的“踵夫子之步趋兮,叹文王之熙缉”。
- 语境应用: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描述光明、祥意境,或比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3.其他可能的解释
-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喧闹、热闹非凡”,但这一说法与其他权威来源及《诗经》原意存在差异,可能是对字面组合的误读。主流释义仍以“光明”为主。
4.单字拆分
- 熙:本义为光明、和乐,也通“禧”(福气)。
- 缉:此处取“光明”的引申义,而非常见含义“搜捕”或“缝纫”。
“熙缉”是一个古雅词汇,主要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光明、兴盛之貌。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诗经》及明代文人作品(如、5)。若遇其他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熬累八公八字帆滮池水璧殿闭绝不而仓廒槽枥崇严船台此事体大村豪捣蛋电政犯想飞镝飞鹊镜飞饷风势凤楹佛眼黼绘狗附广大解济尽心给养窠臼旷样来复线嘹朗路阱渺无音讯冥行盲索蓬门荜户拼死拼活乾粉抢替起调妻梅子鹤侵钞擒纵机构秋卷群议三大政策三时殿生绢使婢十方常住宿处所得税袒谪同意违延免袒伍符庑金晤言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