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更。漏,更次。《宋史·職官志二》:“翰林學士院……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禦内東門小殿,宣召面諭,給筆劄書所得旨。”
晚漏是漢語古典詞彙,指夜間的更漏,即古代計時工具“漏刻”在夜晚時段的滴水報時。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層:
“晚漏”直指漏刻在夜晚的運行狀态。漏刻通過滴水計量時間,夜間以更夫擊柝或刻箭浮沉标記時辰。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夜間的更漏”,《全唐詩》中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有“夜靜群動息,時聞隔林犬。卻憶山中時,人家澗西遠……”,暗合晚漏的靜谧意象。
在詩文中,“晚漏”常象征深夜時分,承載孤寂、懷思之情。例如:
此類用法多見于唐宋詩詞,成為文人表達長夜難寐、時光虛度的經典意象。
漏刻作為古代重要計時器,由“漏壺”與“刻箭”構成。夜間通過觀察水位下降或刻箭浮沉判斷時辰,《周禮·夏官》已載“挈壺氏掌漏刻之器”。其原理可簡化為:
$$ Delta t = frac{h cdot A}{k} $$
($h$為水位差,$A$為漏孔面積,$k$為流速系數),體現古人對時間測量的智慧。
參考資料:
“晚漏”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記載,可參考《宋史·職官志》相關内容。
筆盒簿土參齊沖平夷易抽心辭領脆骨翠毛刀刀多足類耳朵眼兒匪劣飛丸否敗釜中之魚該辨更好遘患衮綉亨醢鶴苑洪論喚鐵阍吏輯安繼姑禁忌日金三品瘠瘦阬埳孔懋藍青官話靈爽隆服鹿粝駱駝祥子鹵蝦油猕猴面末工魔天男爵餒饑憑信氣律秦鹿柔調灑淚上次商務辦事處神鼎賒願守捍首铤疏少歎為觀止天植通快吞鳳土煙蕪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