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歌的意思、吳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歌的解釋

吳 地之歌。亦指 江 南民歌。《晉書·樂志下》:“ 吳 歌雜曲。并出 江 南。 東晉 以來,稍有增廣。” 五代 劉兼 《蓮塘霁望》詩:“採蓮女散 吳 歌闋,拾翠人歸 楚 雨晴。” 宋 曾鞏 《南湖行》之一:“插花步步行看影,手中掉旗唱 吳 歌。” 周立波 《夏天的晚上》:“一個讀過私塾的人給我們背誦了許多舊詩詞,還背誦他所愛好的一首 吳 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吳歌是流傳于吳語方言地區(以江蘇蘇州為中心,輻射太湖流域)的民間口頭文學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一、定義與起源

  1. 基本概念
    吳歌是吳地民歌民謠的總稱,包含“歌”(有曲調的山歌、俗曲)和“謠”(順口溜)兩類,以吳語方言傳唱,内容多聚焦男女愛情,尤其以女性視角為主。

  2. 曆史淵源
    起源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稱“吳歈”,南朝樂府開始系統收錄,如《子夜歌》。現存最早吳語山歌記錄為唐末吳越王錢镠所作。

二、内容與主題

三、藝術特點

  1. 語言風格
    口語化、質樸靈動,善用比喻、雙關等修辭,如“侬”(吳語“我”)的頻繁使用。
  2. 音樂形式
    徒歌(無樂器伴奏),句式靈活,五言為主,曲調清新。

四、文化價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樂府詩集》及現代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吳歌

吳歌是指吳地上常見的歌曲,具有濃郁的吳地特色。拆分部首是“口”和“歹”,筆畫為5畫。

吳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吳地文化的發展。吳地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吳地人民以藝術表達為特長,吳歌就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吳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吳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吳歌在古代常用的寫法是「吳歌」。古代文人常使用這樣的字形來表達“吳歌”的含義。

以下是一個關于吳歌的例句:

聽到吳歌,我仿佛回到了古代吳地的繁華時代。

吳歌組詞:吳歌秘籍、吳歌傳承、吳歌音樂

吳歌的近義詞:吳調、吳侬軟語

吳歌的反義詞:其他地方的歌曲、非吳地民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