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銜的意思、鞍銜的詳細解釋
鞍銜的解釋
鞍勒。 唐 韓愈 《進王用碑文狀》:“其 王用 男所與臣馬一匹,并鞍銜白玉腰帶一條,臣并未敢受領。” 宋 秦觀 《題騕褭圖》詩:“鞍銜不施韁復脫,旁無馭者氣騰越。”
詞語分解
- 鞍的解釋 鞍 ā 套在騾馬背上便于騎坐的東西:馬鞍。鞍鞒。鞍韂(刵 )(馬鞍和墊在馬鞍下面的東西。亦稱“鞍鞯”)。 筆畫數:; 部首:革; 筆順編號:
- 銜的解釋 銜 (銜) á 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銜枚。燕子銜泥。 含在心裡:銜恨。銜冤。銜恤(含哀,懷着憂傷)。銜戢(斂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銜命。 指前後相接:銜接。 職務和級别的名號:學銜
網絡擴展解釋
“鞍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鞍銜”指馬鞍和銜鐵(馬嚼子)的組合,即控制馬匹的器具,屬于古代馬具的組成部分。例如唐韓愈在《進王用碑文狀》中提到“并鞍銜白玉腰帶一條”,此處即指實物馬具。
-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可比喻承擔重任或壓力,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引申的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二、用法與例證
- 古籍用例:
宋代秦觀《題騕褭圖》詩雲:“鞍銜不施韁復脫,旁無馭者氣騰越”,描述駿馬未佩戴鞍具的狀态。
- 現代用法: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對傳統馬具的指代,較少用于日常表達。
三、辨析與補充
- 常見混淆:
需注意與“鞍馬勞頓”等含“鞍”字的成語區分,後者側重形容旅途辛勞,而“鞍銜”本義更具體。
- 權威來源差異:
部分詞典(如)标注其為成語并賦予比喻義,但多數古籍及權威辭書(如、7)僅保留本義解釋。
建議在文學創作或學術研究中優先參考古籍原文及權威辭書釋義,謹慎使用現代引申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鞍銜(ān xián)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鞍”和“銜”。
“鞍”是指馬鞍,是一種騎在馬背上的用具。它是由“革”和“即”兩個部分組成。其中,“革”表示皮革制品,是用來制作鞍子的材料。而“即”表示緊貼、緊密,這裡表示鞍子固定在馬背上的狀态。
“銜”是指鞍具中馬嘴上的鐵環,馬嘴銜着牽引鞍具的轭具。它是由“卂”和“口”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卂”是指動作的方向,表示牽引、拉扯的意思。而“口”表示馬嘴,也可以表示嘴巴。
“鞍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代表馬嘴上的鐵環。在古代,馬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鞍銜作為騎馬的必備用具,就成為了騎馬行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繁體字中,鞍銜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鞍銜的古代寫法是「鞍閑」,即在鞍字下方加一個「閑」字。這個古代的寫法更加注重字形的藝術性和整體的平衡。
以下是一些關于鞍銜的例句:
1. 我們需要一個舒適耐用的鞍銜來騎馬旅行。
2. 這匹馬的鞍銜上有華麗的金屬裝飾。
3. 農民們牽着牛,通過鞍銜來耕種土地。
一些與鞍銜相關的組詞有:馬鞍、鞍辔、缰繩等。
而與鞍銜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馬勒、缰繩、镳等。
與鞍銜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沒有特定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詢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