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宿疴的意思、宿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宿疴的解釋

舊病。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公方卧疾,聞命束裝,星夜兼程,宿疴益劇。”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序》:“骨肉凋零,老懷索寞,宿疴時作,精力益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宿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發音與結構

二、基本含義

指長期積累的疾病或惡習,既包含身體上的舊疾(如慢性病),也涵蓋心理或行為上的不良習慣(如拖延、酗酒等)。

三、詳細解釋

  1. 本義:舊病、慢性病
    例如清代文獻中“宿疴益劇”(病情加重)、“宿疴時作”(舊病反複發作)的描述。
  2. 引申義:長期形成的負面習慣或問題
    如拖延、暴飲暴食等,強調“長期積累”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例句與用法

五、字義溯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郎潛紀聞》《茶香室叢鈔》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宿疴:體味病痛曆史的詞彙

宿疴(sù kū)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部首包括宀(宀字底)和疒(病字旁),共計10劃。宿疴的“宀”字底表示屋頂,疒字旁表示有關疾病的意思。

宿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醫學文獻中,它被用來形容疾病經過長時間不愈而積聚在人體内,難以根除的情況。因此,宿疴的含義與長久時間的病痛曆史有關。

宿疴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是「宿病」。在繁體字中,「病」字的寫法有區别于簡體字,它有更多的筆畫,包括疒旁在内共計14劃。

在古代,宿疴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古文中,宿疴可以使用「宿疒」或「宿臍」的形式來表示。不過,這兩種寫法已經較少使用,并逐漸被現代标準字形取代。

以下是一些關于宿疴的用法示例:

1. 經過多年的治療,他的宿疴終于痊愈了。

2. 這位老人一直有患高血壓的宿疴,需要定期服藥控制血壓。

組詞:宿命、宿願、宿命論

近義詞:積疾、久病

反義詞:新病、舊病治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