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溜的意思、石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溜的解釋

(1).亦作“ 石留 ”。指貧瘠多石之地。《戰國策·韓策一》:“ 成臯 ,石溜之地也。寡人無所用之。” 晉 左思 《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卷二:“石留,言大地多石,如人之有留結也。”

(2).亦作“ 石霤 ”。岩石間的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豐周瓢飲,似是栖遊隱學之所。” 唐 王維 《栾家濑》詩:“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宋 蘇轍 《萬杉寺》詩:“涓涓石溜供廚足,矗矗山屏遶寺開。” 明 周履靖 《錦箋記·泛月》:“試聽殿鈴隱隱,石溜潺潺,總把遊情逗。” ********* 《祈禱》詩:“誰告訴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嶽的莊嚴?又告訴我 泰山 的石霤還滴着忍耐, 大江 黃河 又流着和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指貧瘠多石之地

該含義最早見于《戰國策·韓策一》:“成臯,石溜之地也。寡人無所用之。”,形容土地多石且貧瘠,難以耕種或利用。晉代左思在《魏都賦》中也有類似用法:“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明代王志堅進一步解釋,“石留”形容大地多石如同人心中郁結的硬塊。

二、指岩石間的水流

這一含義多見于文學作品,如:

  1.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微涓石溜”;
  2. 唐代王維《栾家濑》中“飒飒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3. 宋代蘇轍《萬杉寺》詩以“涓涓石溜”描繪山間細流;
  4. 現代詩人聞一多也使用“石霤”一詞描述泰山的滴水景觀。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溜

石溜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為石和溜,共有15個筆畫。石是指石頭、岩石,用作部首時表示與石有關的事物;溜是指水滑動的樣子。因此,石溜指的是石頭下滑、滾動的情景。

來源

石溜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古代人們觀察到石頭在山間溪水中滾動的景象,由此形成了石溜這個詞語。在日常生活中,石溜也用來指代山間瀑布中石塊的滑動。

繁體

石溜的繁體字為「石溜」,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石溜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石溜的古字形為「石霾」,其中的「口」是指聲旁,表示與聲音有關,「霾」是指石頭在水中滾動濺起水花的樣子。

例句

1. 山間的溪水中,石頭在石溜的聲音中不停滾動。

2. 我們在瀑布旁觀看石溜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組詞

石溜作為一個漢字,可以與其他字組成不同的詞彙。例如:

1. 石塊 (shí kuài):指一塊石頭。

2. 溪水 (xī shuǐ):指山間流動的水。

3. 瀑布 (pù bù):指陡峭山坡上水流跌落形成的水景。

近義詞

與石溜意思相似的詞語有:

1. 石滑 (shí huá):指石頭在水流中滑動。

2. 石球 (shí qiú):指石頭做成的球體。

反義詞

與石溜意思相對的詞語有:

1. 石穩 (shí wěn):指石頭保持穩定不動。

2. 石固 (shí gù):指石頭牢固地固定在一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