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禁駐 ”。制約;約束;制住。《宋書·劉景素傳》:“候廢帝出行,因衆作難,事克奉 景素 。 景素 每禁駐之,未欲怱怱舉動。”《全元散曲·滿庭芳》:“若是孔方兄到來,便禁住俺娘乖。”《紅樓夢》第六五回:“再加方纔一席話,直将二人禁住。”
“禁住”是一個漢語動詞,讀音為jìn zhù,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制約/約束
指通過外力或規則限制某人或某物的行為,使其無法隨意行動。
制住/抑制
強調對情緒、行為或現象的強行控制。
古代文獻:
《宋書·劉景素傳》中“禁駐”與“禁住”互通,指阻止倉促行動。
《全元散曲》用“禁住”表達金錢對親情的影響。
現代語境:
可用于描述抑制情緒(如“禁住淚水”)、抵抗誘惑(如“禁住股市波動”)等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禁住是指不允許、不許可、禁止等含義。它所表示的是一種限制、約束或阻止的狀态或行為。
禁住的部首是“示”和“人”,分别位于左右兩邊;它的筆畫數為15畫,由“示”部3畫和“人”部12畫構成。
禁住是一個現代漢語詞彙,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古代,禁住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在繁體字中,禁住的寫法為「禁住」,字形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較為繁複,禁住在古時候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其中一種古代寫法為「禁住」,字形與現代簡化字相似。
1. 學校禁住帶手機入校。
2. 這個地區禁住吸煙。
3. 工廠嚴禁住私自洩露商業機密。
禁止、禁令、禁區、禁忌、禁锢、禁閉。
禁止、不準、禁令、限制、阻止。
允許、準許、放開、寬松、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