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tigate or annul;reduce or remit] 放寬并免除[刑罰或租稅等]
(1).從寬減免或赦免。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經戰伐地,寬免租簿。”《元史·食貨志四》:“九年,又下寬免之令,以恤 大都 、 上都 、 隆興 、 腹裡 、 江淮 之民。” 清 張適 《約言·饋送》:“費我心手,作爾人情,門戶差徭,急思寬免。” 清 林則徐 《通饬州縣解案章程劄》:“不可悮會本司之意,将應提者率行寬免,不應提者混行提解,操縱任私,高下其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肅案》:“朕禦極之初,即欲重治其罪,惟思伊等係顧命之臣,故暫行寬免,以觀後效。”《“五四”愛******動資料·五四--六三愛******動大事日錄》:“并盼懲辦無恥之徒,寬免學生,以安天下人心。”
(2).泛指免除、廢除。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猾夏之漸》:“向來所有或寫或刻奉禁天主堂各明文,無論何處,概行寬免。”
寬免是漢語中表示“減輕或免除責任、義務”的複合動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具體差異,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法律與行政語境
指官方對特定群體或行為給予責任免除。例如,古代官府對災荒地區實施“寬免賦稅”政策,現代法律中司法機關可依據情節對部分違法行為“寬免處罰”。
稅務與經濟領域
特指減免稅款或債務。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規定,因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可申請“稅款寬免”。國際實踐中世界銀行曾對貧困國家推行“債務寬免計劃”。
日常人際交往
引申為對他人過失的寬容處理,如“寬免晚輩無心之失”體現長輩的包容态度。該用法在《紅樓夢》等文學作品中多次出現,反映傳統文化中“寬恕”的倫理觀。
詞源構成
“寬”字本義指空間闊大(《說文解字》釋為“屋寬大也”),“免”字甲骨文象人脫冠形,二者組合後産生“解除限制”的引申義,這一語義演變過程在《漢語大詞典》中有詳細訓诂記錄。
“寬免”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指通過放寬政策或減輕責任來免除某些義務或處罰。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法: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寬免”既用于具體的經濟、法律減免,也體現為廣義的政策調整,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或例句,可參考來源網頁。
背鐍鄙讷鄙淺躃躠塵羹城湍乘危籌計吹花節詞藝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竄避戴绖打情賣笑頂職獨園鳳膺高冏篝車鈎鎖顧臉寒品花草環駭假言直言推理積棟計合謀從伎倆敬執科程苦不聊生冷汗涼景鱗砌面繳末封暮秋逆謀劈先裡前言千重襪器賄欽惟羣方冗擾弱敵散財捎帶設教樹雞體二亭塞脫麻圍點打援唯其無徵不信險戾俠奴小東遐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