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tigate or annul;reduce or remit] 放寬并免除[刑罰或租稅等]
(1).從寬減免或赦免。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經戰伐地,寬免租簿。”《元史·食貨志四》:“九年,又下寬免之令,以恤 大都 、 上都 、 隆興 、 腹裡 、 江淮 之民。” 清 張適 《約言·饋送》:“費我心手,作爾人情,門戶差徭,急思寬免。” 清 林則徐 《通饬州縣解案章程劄》:“不可悮會本司之意,将應提者率行寬免,不應提者混行提解,操縱任私,高下其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肅案》:“朕禦極之初,即欲重治其罪,惟思伊等係顧命之臣,故暫行寬免,以觀後效。”《“五四”愛******動資料·五四--六三愛******動大事日錄》:“并盼懲辦無恥之徒,寬免學生,以安天下人心。”
(2).泛指免除、廢除。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猾夏之漸》:“向來所有或寫或刻奉禁天主堂各明文,無論何處,概行寬免。”
“寬免”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指通過放寬政策或減輕責任來免除某些義務或處罰。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法: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寬免”既用于具體的經濟、法律減免,也體現為廣義的政策調整,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或例句,可參考來源網頁。
《寬免》一詞是指寬容、赦免的意思。它是由“宀”和“免”兩個部首組成的。
《寬免》的拆分部首為“宀”和“免”。其中,“宀”是由三畫組成的,表示室内屋頂的形狀;“免”是由五畫組成的,表示人物跳起來的樣子。
《寬免》一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廣泛,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寬免”。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寬免》的古代寫法可能會用更加繁複的字形來表示,例如“寛”代替“寬”,“勉”代替“免”,但其意義與現代寫法相同。
1. 他對别人的錯誤非常寬免,經常給予他們第二次機會。
2. 國家行使寬免權,減輕了一些刑罰的嚴厲程度。
寬宏大量、寬容、寬恕、不免、免除、豁免、恩典、寬大、寬心、寬松等。
放寬、寬容、原諒、豁免等。
嚴懲、懲罰、追究責任、不寬免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