櫜弓戢戈的意思、櫜弓戢戈的詳細解釋
櫜弓戢戈的解釋
亦作“ 櫜弓戢矢 ”。《詩·周頌·時邁》:“載戢幹戈,載櫜弓矢。”謂收藏幹戈弓矢。後因以“櫜弓戢戈”謂停息戰事。《後漢書·袁術傳》:“是以未獲從命,櫜弓戢戈。”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剿撫異同》:“比年各省用兵,勝負無常,得失互見,諸臣何不以事無把握為慮,而亟欲櫜弓戢矢耶?”
詞語分解
- 櫜弓的解釋 藏弓。意謂戰事平息。 唐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亭徼櫜弓,萬裡昆吾,九譯而通,蠻夷既同。” 宋 葉適 《次王道夫舟中韻》之二:“櫜弓聽樂心肝盡,拔劍論功目眥豪。” 清 朱琦 《感事》詩:
- 戢戈的解釋 息兵。 唐 錢起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營》詩:“太白明無象,皇威未戢戈。” 宋 歐陽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詩:“戢戈清四海,論道屬三公。”
網絡擴展解釋
“櫜弓戢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發音:gāo gōng jí gē
- 字面含義:
- 櫜弓:将弓收入袋中(“櫜”指古代裝兵器的袋子);
- 戢戈:收起戈矛(“戢”意為收斂、停止)。
- 引申義:停息戰事,收藏兵器,後泛指結束戰争、恢複和平。
出處與演變
- 經典出處:
源自《詩經·周頌·時邁》:“載戢幹戈,載櫜弓矢。”意為“收起盾戈,藏好弓箭”,描述周武王伐纣後偃武修文的場景。
- 後世引用:
如《後漢書·袁術傳》中“是以未獲從命,櫜弓戢戈”,進一步強化了“停戰”的語義。
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形容戰争結束後的和平狀态。
- 現代引申:可比喻沖突、争端平息後的緩和局面(需結合語境)。
例句參考
- 兩國曆經多年交戰,終于櫜弓戢戈,籤訂和約。
- 《中西紀事》記載:“諸臣何不以事無把握為慮,而亟欲櫜弓戢矢耶?”
常見誤讀
需注意:該成語本義為“停戰”,而非“備戰”。部分解釋(如)提到的“戰争即将爆發”屬于誤讀,可能與字面中“弓”“戈”的意象混淆有關。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櫜弓戢戈》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勤勉戰鬥的象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勇敢戰勝困難的精神。
櫜弓戢戈的漢字拆分部首如下:
- “櫜”字的部首是木,它表示與木材相關的事物。
- “弓”字的部首是弓,它表示與弓箭相關的事物。
- “戢”字的部首是戈,它表示與戰争相關的事物。
櫜弓戢戈的漢字筆畫如下:
- “櫜”字有16畫。
- “弓”字有3畫。
- “戢”字有7畫。
- “戈”字有4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兵器的名稱,櫜弓和戈都是古代戰争中常見的武器。它們象征着戰鬥和戰勝的精神。
櫜弓戢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櫜弓戢戈的古代漢字寫法如下:
- “櫜”字的古代寫法是“檜”。
- “弓”字的古代寫法是“弓”。
- “戢”字的古代寫法是“戞”。
- “戈”字的古代寫法是“戈”。
以下是一些例句,以幫助理解櫜弓戢戈的用法:
1. 他以櫜弓戢戈的精神,克服了一個個困難。
2. 這位戰士身上充滿了櫜弓戢戈的氣息。
櫜弓戢戈的近義詞可以是:勤奮、堅毅、勇敢。
櫜弓戢戈的反義詞可以是:懶散、軟弱、畏縮。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