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櫜弓戢戈的意思、櫜弓戢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櫜弓戢戈的解釋

亦作“ 櫜弓戢矢 ”。《詩·周頌·時邁》:“載戢幹戈,載櫜弓矢。”謂收藏幹戈弓矢。後因以“櫜弓戢戈”謂停息戰事。《後漢書·袁術傳》:“是以未獲從命,櫜弓戢戈。”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剿撫異同》:“比年各省用兵,勝負無常,得失互見,諸臣何不以事無把握為慮,而亟欲櫜弓戢矢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櫜弓戢戈"(gāo gōng jí gē)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收藏起弓箭和武器,停止戰争或武力行動,象征和平、休戰或結束軍事沖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拆解與構詞分析

  1. 櫜(gāo)

    • 本義:古代盛放弓箭的袋子。《說文解字》釋為“車上大橐”,即車載的大型箭袋。
    • 引申義:将弓箭收入袋中,表示停止使用武器。
    • 來源參考:《說文解字注》。
  2. 戢(jí)

    • 本義:收斂、收藏兵器。《說文解字》釋為“藏兵也”,即收存武器。
    • 引申義:停止軍事行動,如“戢兵”(息兵)。
    • 來源參考:《康熙字典》。
  3. 弓、戈

    • 弓:射箭武器,代指遠程作戰裝備;戈:長柄兵器,代指近戰武器。二者合用泛指所有軍事裝備或戰争行為。

二、成語整體釋義


三、典籍出處與權威引用

此成語典出《詩經·周頌·時邁》:

“載戢幹戈,載櫜弓矢。”

意為“收起盾牌戈矛,将弓箭藏入袋中”。後濃縮為“櫜弓戢戈”,成為形容息戰止戈的經典表述。

來源參考:《毛詩正義》。

其他文獻佐證:


四、文化内涵與思想價值

“櫜弓戢戈”承載中國古代“以和為貴”的政治理想:

  1. 儒家和平觀:體現“偃武修文”思想,主張戰争後應轉向禮樂教化(《禮記·樂記》)。
  2. 兵家慎戰理念:呼應《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終極戰略目标。
  3. 曆史隱喻:常用于歌頌盛世,如“馬放南山,櫜弓戢戈”形容長治久安。

五、現代應用與延伸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該成語仍具現實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4. 《詩經》研究數據庫(中國國家圖書館)
  5. 漢典(www.zdic.net)字形溯源

網絡擴展解釋

“櫜弓戢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演變

  1. 經典出處:
    源自《詩經·周頌·時邁》:“載戢幹戈,載櫜弓矢。”意為“收起盾戈,藏好弓箭”,描述周武王伐纣後偃武修文的場景。
  2. 後世引用:
    如《後漢書·袁術傳》中“是以未獲從命,櫜弓戢戈”,進一步強化了“停戰”的語義。

使用場景


例句參考

  1. 兩國曆經多年交戰,終于櫜弓戢戈,籤訂和約。
  2. 《中西紀事》記載:“諸臣何不以事無把握為慮,而亟欲櫜弓戢矢耶?”

常見誤讀

需注意:該成語本義為“停戰”,而非“備戰”。部分解釋(如)提到的“戰争即将爆發”屬于誤讀,可能與字面中“弓”“戈”的意象混淆有關。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庵藹擺鈎暴發暴抗剝缺比肩繼踵碧盈盈步徑常話陳炯明綢固鋤鈎大紅打降胴體鬥獻沸卉該總槅子公助姑惡故紙浩宕黑眼定心鶴樹後懊穢亂擊笞芰荷荊南胫衣觐見金張捐監開田匡運耒子淩突禮賢末光刨祖墳憑照破冰破費仆累俏眼乞婆秋風掃落葉認定騷壇衫褑升舉識熟數據庫霆震玩具螱飛五尺之童鮮車怒馬協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