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著作;典籍。《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括 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 ﹞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新唐書·方技傳·王遠知》:“ 遠知 少警敏,多通書傳,事 陶弘景 ,傳其術,為道士。”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成岫 ,字 雲友 , 錢塘 人,略涉書傳。手談齒句,鬭茗彈絲,并皆精妙。”
(2).有關《尚書》經義的傳述解釋。如 明 劉三吾 等撰有《書傳會選》、 胡廣 等撰有《書傳大全》。
謂以文字書劄傳述;傳遞書信。《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王稽 遂與 範雎 入 鹹陽 。已報使,因言曰:‘ 魏 有 張祿 先生,天下辯士也。曰“ 秦王 之國危於累卵,得臣則安,然不可以書傳也。”臣故載來。’” 唐 杜荀鶴 《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詩:“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鶴書傳海畔洲。”
“書傳”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傳遞書信或文字記錄
指通過書面形式(如書信、文書)傳遞信息。例如《史記·範雎蔡澤列傳》提到“不可以書傳也”,強調某些信息不宜書面傳遞。
泛指著作與典籍
指代書籍、文獻或經典著作。如《後漢書·班超傳》中“涉獵書傳”,意為廣泛閱讀各類典籍。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查閱《漢典》《史記》等文獻來源。
《書傳》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一本書籍的傳承或流傳。它可以指代文化、知識或思想的傳播和延續。
《書傳》的拆分部首為“【熙】”和“【刀】”,其中“熙”為首部,表示與文字書寫相關的意思;“刀”為尾部,表示刀削或切割的意思。
根據部首和筆畫,可以得知《書傳》共有7個筆畫。
《書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字書法中,用來描述書籍傳承的意義。它往往用于文人士大夫之間的相互贈書,寄托着知識傳播和文化交流的意願。
《書傳》的繁體字為「書傳」。
在古代漢字中,《書傳》常常以「書傳」的形式出現,其中的「書」字有時會使用「冊」的古字形。這種寫法更加強調古代書籍的曆史價值和傳承意義。
以下是兩個使用《書傳》的例句:
1. 這本書是我爺爺留給我的,代表了我們家族的知識傳承和《書傳》。
2. 他想要建立一個包括各個領域的學術團隊,以促進文化《書傳》。
與《書傳》相關的組詞有:傳承、流傳、文化、知識、思想。
與《書傳》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書系、書譜、書流、書術。
與《書傳》意思相反的詞彙有:斷絕、失傳、中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