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祭礼仪节之一。向尸献爵。《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献用两著尊。” 郑玄 注:“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
(2). 唐 宋 之时称天子亲自祭告 太清宫 、 景灵宫 或太庙。《旧唐书·玄宗纪下》:“己丑,制自今告献 太清宫 及太庙改为朝献,巡陵为朝拜,告宗庙为奏,天地享祀文改昭告为昭荐,以告者临下之义故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 景灵宫 ,谓之朝献。”
(3).诸侯或属国朝觐时贡献方物。《汉书·高帝纪下》:“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晋书·张华传》:“歷世未附者二十餘国,并遣使朝献。”
“朝献”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涉及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释:
古代宗庙祭祀礼仪中的特定环节:
诸侯或臣属朝觐天子时进献贡品:
总结来说,“朝献”一词承载着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的双重内涵:
其权威释义主要源自古代礼学经典(如《周礼》、《礼记》)和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和礼仪实践的重要概念。
“朝献”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背景和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
古代祭祀礼仪
指周代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即向代表祖先的“尸主”敬献酒爵。这一礼仪在《周礼·春官·司尊彝》中有明确记载,郑玄注释为“尸卒食,王酳之”,即尸主享用祭食后,由君主献酒完成祭祀流程()。
唐宋时期的皇家祭告
唐宋时特指皇帝亲自参与的祭告活动,如祭拜太清宫、景灵宫或太庙。《旧唐书·玄宗纪》提到,玄宗时期将“告献”改为“朝献”,以区分不同祭祀场合的等级和形式()。
诸侯或属国的朝贡
指地方政权或附属国向中央朝廷进献特产方物,属于政治臣服与经济交流并重的行为。例如汉代奴国曾向光武帝朝献,但未进贡奴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周礼》《旧唐书》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邦栋彪章彩灰酒畜食村戏道茀大卒叠嶂东壁余光笃诚读礼钝汉顿迹烦冗丰姿干戚舞刮尺黄丹黄龙饮璜台圂腴祸丧俭故能广简缘激活进拟辑着枯磔劳扰廉靖列戍旅进旅退满天飞毛诗模写昵道去任忍让日月如梭三典三候杀厉山渊生孩生死簿深山密林蛇医事家收到思域蒜果肃缩天寿铁脚统舱猥衰文槅无遴湘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