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ngy dog]∶長疥癬的狗
(2) [loathsome creature]∶感覺上或道德上令人反感或憎惡的人,無恥之徒
(1).身患頑癬、毛秃皮厚的狗。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假使我的血肉該喂動物,我情願喂獅虎鷹隼,卻一點也不給癞皮狗們吃。”
(2).比喻卑鄙龌龊的人。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你這個癞皮狗,你還在陪着我的兒子。” 艾蕪 《夥伴》:“ 老朱 把眼光橫掃過去,現出頗不耐煩的臉色,輕蔑地說:‘你是一隻癞皮狗,隻會吃6*人家痾出的現成屎!’”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癞皮狗漢語 快速查詢。
“癞皮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既指動物又用于比喻人,具體解釋如下:
“你這個癞皮狗,隻會吃别人現成的東西!”
“癞皮狗不會接受幫助,即便我們是善意的。”
該詞最早以動物特征為喻體,後因社會語境變化,逐漸從具象描述轉向道德批判,現多用于特定語境或懷舊表達。
癞皮狗是一個比喻性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品質低劣或不受歡迎。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外貌丑陋、形象糟糕,或者表示某物的質量不好、功能低效。
“癞皮狗”的拆分部首是白、皮、犬。其中,“白”是一個單獨的字,表示顔色等概念,“皮”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皮膚,“犬”是一個漢字常用的部首,表示犬類動物。整個詞語總共有12個筆畫。
《癞皮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電影《宋家皇朝》中,該電影于1996年上映。在片中,癞皮狗是主角宋世傑的昵稱,他因為外貌丑陋而遭受各種歧視和嘲笑。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一種貶義詞彙,用來批評或嘲笑那些外表或品質有缺陷的人或事物。
繁體字的寫法為:癩皮狗。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以《康熙字典》為例,其中将“癞皮狗”的字寫作“癩皮狗”。這個詞在古時候也有類似的含義,用來指那些外貌不好或有皮膚病的狗。
1.他長得像個癞皮狗,沒人願意和他交朋友。
2.這個電視質量真差,簡直像是個癞皮狗。
1.癞皮:形容皮膚有病或不好看。
2.狗:指狗。
1.丑陋
2.低劣
3.有病
1.美好
2.優秀
3.完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