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攀桂的意思、攀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攀桂的解釋

[pass civil examination] 折桂。喻指科舉登第

詳細解釋

(1).攀援或攀折桂枝。語本 漢 淮南小山 《招隱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唐 杜甫 《八月十五日夜》詩之一:“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集注引 趙次公 曰:“言月中桂也。” 唐 皎然 《裴端公使君清席賦得青桂歌送徐長史》:“昔年攀桂為留人,今朝攀桂送歸客。秋風桃李搖落盡,為君青青伴松柏。”

(2).喻科舉登第。 唐 賈島 《青門裡作》詩:“若無攀桂分,秪是卧雲休。” 元 馬緻遠 《女冠子》套曲:“著領布袍雖故舊,仍存兩枚寬袖,且遮藏著釣鰲攀桂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今試期日近,若迷戀于此,不惟攀桂無分,亦且身軀難保。”參見“ 折桂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攀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礎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攀援或折取桂枝,源自《招隱士》中“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的意象。古人常以桂枝象征高潔,攀桂動作本身帶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寓意。

  2. 比喻義
    引申為科舉考試中第。古代科舉多在秋季舉行,恰逢桂花盛開,“折桂”成為登科的代稱,而“攀桂”進一步強化了努力争取功名的含義。


二、字義分解


三、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杜甫在《八月十五日夜月》中寫道:“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以“攀桂”暗喻對功名的向往;皎然《裴端公使君清席賦得青桂歌送徐長史》則用“攀桂送歸客”表達離别時的期許。


四、現代使用

如今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較少出現在日常表達中。如需了解更詳細詩詞用例,可參考《全唐詩》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正文>

攀桂的意思

攀桂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指攀爬桂樹。桂,是一種常見的植物,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象征。攀桂象征着攀登成功、追求卓越的意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攀桂的兩個字可以拆分為“攀”和“桂”,其中,“攀”的部首是“扌”(手),由11畫組成;“桂”的部首是“木”(木材),由10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攀桂一詞最早出自《史記·封禅書》:“攀桂摘梅,以告封禅。”後來,攀桂逐漸演變成一個成語,表示攀登成功的喜悅和追求優秀的精神。在繁體字中,攀桂的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攀桂的兩個字略有不同。攀的古寫形式為“㓺”,桂的古寫形式為“荿”。這些寫法是古代對攀桂的詞語的另一種表述。

例句

1. 他攀桂摘梅,以告封禅,慶祝取得的巨大成功。

2. 她攀桂成功,成為了一名傑出的藝術家。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攀登、攀援、攀爬。

近義詞:攀登、攀附、攀升。

反義詞:下降、衰落、退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