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閑滞”。謂官職清閑久不提升。《宋史·上官均傳》:“今會議之臣,畏世俗之譏評,不計朝廷之利害,閔鄙耄之不進,不思才者之閑滞,非策之善也。”
“閑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解析:
核心含義
指官職清閑且長期未得到晉升的狀态。例如《宋史·上官均傳》中提到“不思才者之閑滞”,即批評官員長期處于閑置職位而未被提拔。
詞義拓展
該詞由“閑”(空閑、未被使用)和“滞”(停滞、不流通)組成,本義強調因職位無實際事務或發展停滞導緻的個人才能被埋沒。
日常場景中的含義
在非官方語境中,“閑滞”也可形容人或事物長時間處于無所事事、缺乏進展的狀态。例如形容生活中因無事可做而感到無聊,或某個項目長期停滞不前。
使用注意
這一用法多見于口語化表達,嚴格來說屬于詞義的延伸,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制背景,可參考《宋史》相關記載(來源1、4、5);若需日常用法的例證,可查閱現代漢語詞典(來源2)。
閑滞是一個形容詞,表示沒有事情需要忙碌的狀态,缺乏活動或目标,時間過得很慢。閑滞可以形容一個人的生活、工作或某個地方的狀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閑(門+小)滞(水+利+火)。
來源:閑滞由兩個漢字組成,閑和滞,閑的意思是不忙,呆在一個地方沒事情做;滞表示停頓、阻塞。合起來形成了閑滞這個詞。
繁體:閑滯。
古時候漢字寫法:閑滞。
例句:他失業後整天閑滞在家,找不到工作的機會。
組詞:閑散、滞留、閑暇、滞銷。
近義詞:閑置、空閑。
反義詞:忙碌、繁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