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衡霍的意思、衡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衡霍的解釋

即 衡山 。 衡山 一名 霍山 ,故稱。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志掩 衡霍 ,恃戰忘敵。” 唐 杜甫 《送王十六判官》詩:“ 衡霍 生春早, 瀟湘 共海浮。”《爾雅·釋山》“ 霍山 為南嶽” 宋 邢昺 疏:“ 衡山 一名 霍 ……而雲 衡霍 ,一山二名者,本 衡山 ,一名 霍山 。” 明 夏完淳 《湘巫賦》:“帝子乘夫玄霜兮,望 衡霍 而路漫漫。”參閱 清 洪頤煊 《霍山為南嶽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衡霍”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一、作為山名(主流解釋)

衡霍即衡山(南嶽)的别稱。因古代文獻中“衡山”又名“霍山”,故合稱“衡霍”。

  1. 曆史淵源:
    • 晉代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提到“志掩衡霍”,唐代杜甫《送王十六判官》詩雲“衡霍生春早”,均以“衡霍”代指南嶽衡山。
    • 《爾雅·釋山》注疏中明确“衡山一名霍山”。
  2. 地理關聯:
    古代“霍山”常指南嶽,後逐漸以“衡山”為正式名稱,但“衡霍”作為古稱仍見于詩文。

二、作為成語(較少見)

有說法稱“衡霍”為成語,意為權衡利弊得失:

建議

在解讀“衡霍”時,優先考慮其作為衡山古稱的含義,尤其在曆史、文學語境中。若遇現代語境下的“權衡”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可通過《三國名臣序贊》《爾雅》等古籍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衡霍的意思

衡霍(héng huò)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得失、利害之事,也指對人的交往、待遇等所産生的觸動和變故。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衡霍的部首是衣(yī),衣字原意指的是衣服。衡霍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衡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左傳》。在這部書中,衡指的是考量、衡量,霍指的是連續、縱橫。合在一起形成衡霍,表示對得失、利害等事物進行衡量和觸動。

繁體

衡霍的繁體字為衡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衡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代常用的寫法是“衡霍”。

例句

1. 他對每一筆有意外之財都持衡霍心态,不會被短期的利益沖昏頭腦。

2. 在人事紛纭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要學會衡霍利益和情感的取舍。

組詞

衡斷(héng duàn):指判決、裁斷事務。

衡量(héng liáng):指對事物進行比較和評估。

近義詞

權衡、比較、考量。

反義詞

放任、不計後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