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遣兵調将 ”。
“遣将徵兵”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該成語由“遣”(派遣)、“将”(将領)、“徵兵”(征集士兵)三部分組成,字面意為派遣将領、調集士兵,泛指調動人力應對緊急情況或戰争。與“遣兵調将”同義,強調組織力量以解決危機。
常用于形容應對突發危機時的資源調配,例如戰争動員、災害救援等需快速組織人力的場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詞典》或蔡東藩相關著作(來源:)。
《遣将徵兵》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派遣高級将領征召士兵。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遣”、“将”和“徵兵”。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遣”(音jiǎn)的部首是“辵”,筆畫數為13; - “将”(音jiāng)的部首是“寸”,筆畫數為10; - “徵”(音zhēng)的部首是“彳”,筆畫數為14; - “兵”(音bīng)的部首是“八”,筆畫數為7。
詞源: 《遣将徵兵》的來源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指《遣将徵兵圖》,這是漢代錢唐所畫的一幅畫,描繪了漢武帝派遣留侯張辟典征兵的情景。另一種解釋是指清代進士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中的一個故事,黃宗羲在書中使用了“遣将徵兵”的形象來比喻推薦人才。
繁體字: 《遣将徵兵》的繁體字為《遣將徵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遣将徵兵》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1. 他們遣将徵兵,準備迎接即将到來的戰争。 2. 在緊急情況下,政府會遣将徵兵,增加軍隊的規模。
組詞: - 遣使(qiǎn shǐ):派遣使者,吩咐代表前往某地執行任務。 - 徵召(zhēng zhào):征求并召喚人員參與特定任務或組織。 - 将士(jiāng shì):将領和士兵的統稱。
近義詞: - 招兵買馬 - 徵兵募集 - 招募士兵
反義詞: - 遣返 - 解散兵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