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前七子的意思、前七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前七子的解釋

明 弘治 、 正德 年間文學家 李夢陽 、 何景明 、 徐祯卿 、 邊貢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強調“文必 秦 漢 ,詩必盛 唐 ”,形成一個複古的文學流派。因有後起的 李攀龍 、 王世貞 等後七子,故稱他們七人為前七子。參閱《明史·文苑傳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前七子”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間(約1488—1521年)形成的一個文學複古流派,其核心成員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祯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

核心主張與特點:

  1. 複古理念
    他們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主張通過效仿秦漢散文和盛唐詩歌的典範,矯正當時文壇萎靡的文風(如台閣體的空洞化),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與藝術獨立性。

  2. 曆史地位
    前七子是明代文學複古運動的發起者,為後來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奠定了基礎。兩者合稱“明代前後七子”,主導了明代中後期的文學思潮。

  3. 局限與争議
    盡管前七子意圖革新,但過度強調拟古,導緻部分作品陷入形式模仿,缺乏創新性,被批評為“泥古不化”。

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網絡資料(如)誤将“前七子”與唐代詩人混淆,實為錯誤。正确信息可參考《明史·文苑傳》及權威文學史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前七子」是什麼意思

「前七子」是一個固定的詞組,常用于形容中國古代七位偉大的文學家。這七位文學家分别是:屈原、左丘明、孔子、老子、荀子、墨子和韓非子。他們的文學作品為古代中國文學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前七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前七子」的拆分部首是「丨」和「子」,其中「丨」為上面橫着的一根線,用來表示人的形象部分。「子」是一個單獨的字,用來表示兒子的意思。所以可以理解為前面有七個兒子。

「前七子」的總筆畫數為15。

「前七子」的來源及繁體

「前七子」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南齊書》中,用來描述七位古代文學家的集合。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名詞。

在繁體字中,「前七子」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包括「前七子」在内。比如,「孔子」的古代寫法為「孔」和「子」的組合,「荀子」的古代寫法為「荀」和「子」的組合。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有所簡化。

「前七子」的例句

他們研究、創造、傳承了豐富的文學藝術,前七子為後人鋪平了道路。

「前七子」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前七子們、前七子的作品

近義詞:古代文學家、七子

反義詞:後七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